- 相關推薦
信息技術老師做行政工作計劃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信息技術老師做行政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我們通常稱之為教育信息化。它包含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主要是通過充分并恰當地利用信息技術及相關信息資源,提高教育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最終培養出適合信息社會發展的人才。教育信息化既包括信息技術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也包括信息技術在學校運行與行政管理方面的應用。同時,信息社會要求改變以往標準化人才的培養方式,更注重個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的培養。
教育信息化引起教育的變革對教師提出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要求:
首先,教師已經不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媒體獲得信息資源和知識,已經不是光依靠課堂上教師的知識傳授。那么,教師起什么作用呢?教師主要是為學生的學習設計適合的環境;指導學生在信息海洋中選擇信息、處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使他們不至于迷失方向;幫助學生解決一些疑難問題。因此,教師的角色必須由傳統教育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育的設計者、指導者、幫助者。
其次,信息社會知識更新很快,有學者認為,學生在大學學習的知識,到畢業時,知識已經老化一大半。當然,中小學生學習的主要是最基本的、不易老化的知識,但也要教給學生新的知識,使他們了解知識的發展。但新知識不斷涌現,學校教育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所有知識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使他們自己能夠獲取知識。因此,教師要懂得學生的認知規律,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20xx年,經合組織發表了《為21世紀培育教師提高學校領導力:來自世界的經驗》報告。報告介紹“21世紀技能評估與教學項目組”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60多個研究機構的250多名研究者的意見,指出21世紀學生必須掌握以下四方面的技能:(1)思維方式:創造性、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決策和學習能力;(2)工作方式:溝通和合作能力;(3)工作工具:信息技術和信息處理能力;(4)生活能力:公民、生活和職業,以及個人和社會責任。報告說:“這些變化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有深遠的影響,教師必須將21世紀的生存技能更有效地教給學生……使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掌握無定式的復雜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這些能力都是計算機無法輕易替代的”。(報告第35頁)
第三,教學方式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為個性化學習、個別化學習提供了條件。課堂已經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學生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遠程通訊等信息技術隨時隨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課程可以程序化,設計成教育游戲。學生可以像玩游戲機那樣對教學中的問題“過五關斬六將”。學懂了,一個概念搞清楚了,或者一個題目解開了,就可以進入下一步學習。如果概念沒有搞清楚,或者這個題目解不開,計算機會給你另一個概念或比較容易的題目,這樣循序漸進,每一個學生有不同的進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趣味化、游戲化。
現在國際上出現一種叫“反轉式”的教學模式。過去教學是在教室里,教師講學生聽,課下做作業。現在是,學生學習課程主要通過網絡,然后回到教室里做作業,或者與老師、同學展開討論,遇到困難請老師指導幫助。
這種教學方式的變化,就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真正樹立學生為本、學生是主體的觀念,對教育信息化有充分的認識,同時掌握正確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信息技術老師做行政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工作計劃03-01
老師信息技術工作計劃02-23
信息技術教師工作計劃03-13
教師信息技術研修工作計劃11-25
教師信息技術工作計劃02-23
教師信息技術研修工作計劃11-17
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工作計劃6篇(精)10-09
信息技術教師的個人研修工作計劃03-13
教師信息技術個人研修工作計劃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