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1
一、 教研目標:
認真學習貫徹各種教育教學理論,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推進課程改革和新課程實施研究,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教學科研氛圍,積極開展教學科研、教學改革活動和課題研究活動。進一步加強教學日常建設,以學生發展為基礎,不斷擴大政治歷史教學空間,促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提高教學有效性和針對性,實施有效教學,不斷提高政治歷史學科教育教學水平,組織研究,為新一輪內涵發展做出貢獻。
二、教學研究、教改課題:
1.“網絡信息資源在思想品德、歷史、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有效實現了該學科的課程目標”;每個學科都組織了一個學科研究,特別是建立了歷史小組的數據庫培養學生在歷史教學中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研究并認真撰寫調查報告和案例分析。
2.“如何提高初三政史教學與復習的有效性?”。
三、本學期主要工作:
本學期積極開展教研教改學習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為主題,以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目標,積極開展教研教學改革工作。
(一)加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理念。
(1)不斷加強對教育和教學理論的研究。教學研究小組成員應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各學科教學的最新動態。認真學習政治、歷史、地方學科的新課程標準和課程改革理念,學習相關校本課程發展理論,建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創新,使政治、歷史、地方教學更接近學生、現實,進入生活。
(2)進一步加深對新教材的學習和理解,加深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處理教材的能力,正確把握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方向,減少工作的盲目性。
(3)組織教師學習學科教學建議,以教學建議為指導,全面、多層次評價,充分發揮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
(二)做好常規教學和教研教改工作
(1)認真學習《學科教學常規》,按照學科常規的相關要求組織教學活動,做好自查互檢。
(2)加強集體備課,做好備課。每個年級的每個單集體備課。力求準備教材、學生、教法、學法、手段、情感、過程、重點難點等。在備課方面,引導教師轉變觀念,將原來的備課轉變為一學期教學的系統設計,從只關注的部分轉變為整體研究的部分。加強團隊合作能力,實施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3)課堂教學要堅持“以教師為主,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為核心,以能力為目標”教學原則、課堂教學有良好的`師生互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教師積極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充分發展和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課堂容量,接近大容量、快節奏的現代課堂,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注重交流學習。“別山之石,能攻玉”,本學期,我們將繼續堅持教研組成員之間的學習交流,不定期聽課,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通過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形成良好的相互學習、相互學習的教學氛圍。
(5)注意教學情況的反饋和反思,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平時要多觀察多檢查學生,多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合理有效。及時調整教學工作,可以少走彎路,多取得成效。
(6)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的制卷、閱卷、試卷分析、評價和反饋,確保考試有序有效。
(7)重視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的結合,積極參與研究,積極撰寫調查報告、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和論文,提高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教師。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或教學反思,努力在國家出版物上發表。
(8)做好畢業班:加強高考研究,做好高考試卷分析討論,找到高考試卷和課程改革工作,反思教師教學行為,改變教師教學理念,認真總結以往高考經驗,加強高考研究,重視考試改革信息收集和交流,準確把握考試理念、考試內容和考試方法的改革趨勢,開展各種專項教研活動。
(10)作業布置與批改:按學校要求適當布置作業;全批改革與抽樣相結合;每次作業都要有適當的評論,給學生正確的答案可供參考。
(11)根據學校安排,配合教務處認真做好教學常規檢查落實工作。
(三)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訓
(1)按學校要求做好工作“一對一,一對紅色”工作。鼓勵年輕教師向老教師學習,同時,老教師也應向年輕教師學習新的教育方法和信息技術。
(2)年輕教師要有明確的步驟和要求,為培養扎實的基本功奠定良好的基礎,使教學更加科學有效。
四、具體活動安排:
第一周:組織學習,制定本組教研工作計劃,商定本組教研常規要求。
第二周:學習本組教研計劃;主題討論:本學科學生學習習慣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安排小組公開課的具體要求和時間表。
第三周:聽取各年級組的報告“教學案”實際情況,組內公開課聽課評課。
第四周:收看好的課堂實錄并評課,組內公開課聽評課。
第五周:小組公開課聽課評課,討論:什么樣的課是好課。
第六周:小組公開課聽課評課,討論: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大面積提高我校的教學水平
質量的模式
第七周:學習集體備課的相關資料,討論:如何有效地集體備課?
第八周:交流新課改經驗。
第九周:期中考試。
第十周: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研究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第十一周:分析本學科貧困學生現狀,研究轉化具體對策。
第十二周:第二次月考。
第十三周:教研組成員撰寫本學期教研收獲、經驗或反思。
第十四周:總結本學期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工作,初步構思下學期的工作思路。
初中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2
本學期,我們的歷史教研組將全面落實學校的工作計劃,深入學習和理解我校的課程改革理念,全面提高教師效課堂建設的目標,全面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實施標準(課程標準),提高兩種能力(獨立能力和教師挖掘教科書資源整合資源能力),注重實際效果,提高我們的整體工作水平。
一是做好日常工作:
1、加強課程準備。加強小組的集體功能,發揚團隊合作精神,充分發揮集體智慧,認真準備每節課。實現資源共享、經驗共享和智慧共享。
認真上課,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好教學活動的設計、分析、評價和總結。注意方法指導,及時總結知識,形成知識網絡;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注重考前培訓和評價,研究高中入學考試,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扎實有效地開展研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現代教學技術的`學習和應用,使每位教師都能靈活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加強對學生的檢查,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每個單元之后,都要進行單元測試或單元練習;并及時召開備課組分析會,及時診斷、反思、研究制定調控方案,及時解決教學問題。
4.堅持互相聽課,互相評課。嚴格執行組內公開課制度,組內多討論多交流。以聽課等形式促進教學活動的科學性和示范性。保持本組"傳幫帶"優良傳統。新教師不僅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多聽課,多咨詢,還要多學習。老教師也能從新教師身上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取長補短,做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6、定期開展教學和研究活動。共同努力,匯集全小組的智慧,促進校本研究,以開拓進取的精神做好日常教學工作。組織教師認真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積極參與各級教學和研究活動。一方面,他們了解教學改革的最新動態和信息,另一方面,他們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是大力改進課堂教學:
國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學習分析和解決問題,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法;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和指導者,倡導和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靈活運用"獨立、合作、展示"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真正讓學生愛學習,學習!多動腦筋,多想辦法,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學習、理解和拓展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
【初中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09-02
初中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07-15
(熱門)初中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01-20
初中歷史教研組工作總結06-14
(優秀)初中歷史教研組工作總結05-20
初中歷史組工作計劃08-27
初中歷史備課工作計劃07-03
初中歷史教研工作計劃范文10-15
初中歷史組工作計劃(合集)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