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聯工作總結簡短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優秀]殘聯工作總結簡短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于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殘聯工作總結簡短,歡迎大家分享。
殘聯工作總結簡短1
設施農業:一份實在的支持
三堡鄉臺藏村的殘疾人阿帕爾然木都最近總是樂呵呵的,原來他去年秋天種的大棚西紅柿剛剛收獲,雖說數量不多,但銷量極佳,這不,沒有幾天就都賣了出去,光純收入就有9000多元。要擱幾年前,他的日子可不會這么充裕。由于視力殘疾,阿帕爾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雖說還會做些小生意,但到年終一算,收入大多還了貸款,總也攢不下什么積蓄。現在好了,不但家中孩子的學費有了著落,剩下的錢還可以給自己添點家當。俗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富裕了,阿帕爾總想找機會謝謝那些幫助過他的殘聯同志,正是由于地區殘聯幫助推廣的設施農業項目,才讓他有機會種植了大棚蔬菜,也才使得他的生活有了這樣的變化。
吐魯番地處盆地,位于新疆中部,長年干燥少雨,日照充足,優越的光熱條件和獨特的氣候,使這里盛產果蔬。為了充分利用本地區獨特的自然條件,從2008年起吐魯番地區政府開始推廣“萬畝溫室大棚基地建設項目”,計劃用5年時間建成溫室大棚近10萬個,從推廣到現在雖然還不到兩年,但是已經建成大棚兩萬余個,這使許多村民脫貧致富。普通村民富裕了,那身邊的殘疾人的生活是否也有了改善?為了能夠真正了解本地區殘疾人的實際情況,吐魯番地區殘聯借助地區開展“聯鄉駐村入戶”活動的機會,深入基層,對本地農業生產、村級組織建設、經濟發展思路和殘疾人基本情況展開調查。經過多次探訪,地區殘聯逐漸發現了問題。原來本地區推廣的設施農業項目雖然效益不錯,但是門檻也挺高。村民種植大棚需要先交納5000元的押金,加上種子化肥等投入,這筆費用已經相當可觀。見到身邊的朋友漸漸富裕起來,許多殘疾人也想嘗一下設施農業的好處,但是又因為資金問題,只能無奈選擇放棄。村里的殘疾人犯了難,地區殘聯的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經過多次研究,地區殘聯決定先以三堡鄉臺藏村為試點對這里的殘疾人進行扶持,幫助他們早日建起大棚脫貧致富。
目標定下了就要看行動。地區殘聯通過在三堡鄉展開調查,找出了有意愿種植大棚的殘疾人,然后由殘聯與他們簽訂借款協議,為他們把押金交上,所借資金分5年還清且不計利息?紤]到有部分重度殘疾人無法參加田間勞作,而在他們家中卻有親屬可以幫助他們從事這份工作,地區殘聯也對這樣的家庭進行了扶持。這樣的舉措雖然看起來簡單,卻著實解決了大問題。資金問題不愁了,殘疾人的壓力頓時減輕了很多,原本那些可望不可及的愿望立刻就得以實現。然而硬件問題解決了,還要看軟件的落實?紤]到很多殘疾人缺乏相應的大棚種植經驗,地區殘聯出面與鄉政府領導聯系,在每個片區安排技術員,并請技術員定期來到村里為殘疾人手把手進行指導,以此解決殘疾人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遇到農忙時節,地區以及市一級的干部也會來到殘疾人家中幫助他們分擔部分農活,同時帶去面粉、肉制品以及一些慰問金,為他們解決家中的燃眉之急。
精心的安排、細心的扶助,讓地區殘聯的工作收到了實效!白詮姆N了大棚以來,我們的生活確實好了起來!比むl的另一位村民沙代溫汗熱合甫笑瞇瞇地對記者說。由于腿腳殘疾行動不便,沙代溫汗家以前僅靠丈夫在外打工所得的收入勉強度日。同阿帕爾一樣,在與地區殘聯溝通之后,沙代溫汗也成為了第一批享受設施農業成果的殘疾人。通過種植白菜、豇豆等多種蔬菜,短短一年時間沙代溫汗的收入就翻了番。而目前在全三堡鄉也已經有8名殘疾人在殘聯的支持下開始從事大棚種植,這里殘疾人的生活也普遍得到了提高。
“三堡鄉只是個開始,我們今后要把這個工作繼續做大,讓更多的殘疾人享受到實惠。”地區殘聯的同志這樣告訴記者。也許聽起來平常,但正是這平常的話語卻讓人看到了地區殘聯那份對未來的期望。也正是這句平常的話語,讓人看到了期望之下蘊藏的那份對殘疾人的責任,那份對工作的熱忱。
特色就業:一個雙贏的成果
一把刻刀、一支畫筆、幾管染料……你可不要小瞧這幾樣簡單的工具,就是這么幾件工具在任和平的手里卻能變腐朽為神奇,只不過他挑選的物品比較特殊――是那些大小不一的葫蘆。經過任和平的雕刻制作,原先普通的葫蘆轉眼就變成了一個個精美的工藝品。然而看著眼前的雕刻作品,誰又能想到有著這樣一手絕活的任和平曾一度陷入了困頓之中。
由于身患殘疾,行動不便,任和平在工作中總會遇到各種阻礙。眼見生活沒有著落,他開始尋找別的出路。任和平逐漸發現吐魯番地區的旅游業是別具特色,各地的游人來到新疆多會慕名到吐魯番游覽一番,而歸去時總會帶一些當地的特產來做紀念。可不可以制作一些紀念品來滿足游客的需求?漸漸地在任和平的心中有了這樣一個念頭。經過反復觀察比較,自幼酷愛美術的任和平選中了葫蘆作為創作的原材料。這不僅因為吐魯番當地盛產葫蘆,也是由于它便于雕刻,易于制作,特別是做成工藝品后所散發的濃郁的西域風情,特別受到外地游客的喜愛。雖說想法成了型,但要成為現實卻談何容易。幾經考慮,任和平找到了地區殘聯,當他把自己的構想說完時,殘聯馬上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從聯系廠家提供原材料到與景點溝通尋求銷售渠道,地區殘聯總是盡最大努力為任和平解決就業過程中遇到的不便;同時,為了把任和平的手工藝品的知名度打開,殘聯同志又多方聯系,使任和平有機會參加其他多種文化活動與業界的同行交流。慢慢地,任和平的`生活有了起色,身邊的徒弟已有20多個。他還開始創作沙雕畫藝術品,利用本地豐富的沙漠資源,找到一條新的創作道路。
通過對任和平的支持,吐魯番地區殘聯也發現了一條將就業工作與本地區特色相結合的新路:可以組織殘疾人像任和平一樣學習一門技術,借助本地優勢旅游資源將殘疾人的手工藝品推介出去,從而為他們的生活找到出路。地區殘聯會同吐魯番市殘聯一道對本地區未就業殘疾人進行了摸底,進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他們的就業意愿、技能培訓、殘疾程度、個人特長等情況,從而為具有一定條件的殘疾人舉辦了多期葫蘆工藝品雕刻、染色技術培訓班等,使他們也能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基礎。
吐魯番地處新疆中部,少數民族眾多。由于風俗不同文化各異,地區殘聯在打造特色就業方面,也就更加注重對少數民族殘疾人的引導支持,在對其民族習慣深入了解的基礎之上,為其就業尋求辦法。在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蘇公塔社區的十字繡培訓學校。
蘇公塔社區地處吐魯番市城鄉結合部,社區總人口3800多人,其中少數民族居多,尤以維吾爾族為主。殘聯工作人員在與社區干部入戶走訪時發現,在維吾爾族家庭中,女性往往留在家里不外出工作,而殘疾人女性就更是如此。同時,工作人員也看到維吾爾族家庭中的女性大多酷愛女紅,尤其善于十字繡創作,許多繡好的作品常常閑置家中。那么為何不把大家聚集起來培訓一下,讓她們的技術能夠更好的施展出來?抱著這樣的想法,社區干部對各家進行了宣傳,沒想到效果著實不錯,許多維吾爾族婦女以及一些殘疾人逐漸加入到培訓的行列。學員過來了,就要學技術。為了讓大家的技術迅速得到提高,社區在外聘請了專職的老師給學員提供指導,并以遠程教育和集中培訓的方式對學員進行定期授課。除此之外,社區干部還積極對外聯系貨源,并通過建立商店,為學員的作品搭建銷售平臺。精心的打造讓培訓學校逐漸有了名氣,許多殘疾人學員也來到這里希望學到一技之長,現在培訓學校里的30余位學員中,殘疾人就有11人。面對殘疾人學員逐漸增多的情況,社區又進一步推出了集中工作或居家靈活工作這兩種新的工作方式,將刺繡所需物品直接送到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家中,以便于他們在家中就能夠完成自己的作品。同時又由于殘疾人學員有耐心坐得住,對這份工作極為珍視,他們的技術也不斷進步,同樣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現在一位技術熟練的學員一個月就能有1500多元的收入,而這也是他們留守家中時,不曾想象到的。
“就業能與吐魯番特色相結合,這是我們的一個新特色!币晃粴埪摰耐拘χf道。的確,在吐魯番采訪期間,能真切地感受到這種新特色在工作中的延伸。正是這份富有特色的就業工作,為吐魯番打造了一個又一個嶄新的文化名片,將吐魯番的聲名繼續遠播;也正是這份新特色,讓吐魯番的殘疾人享受到了一個又一個實實在在的成果。
既然是雙贏,那何樂而不為呢?
社區康復:一個嶄新的起點
老城街道廣場社區的趙衍發是個呆不住的人,雖說已經51歲有點上了年紀,遇著閑來無事,老趙總愛出去走走。然而由于患上腦瘤動了手術,老趙最近只能留在家里。老趙想出去看看,但因為腿腳不便,這個想法只能壓在心底。社區的同志留了意,把老趙的情況告知了街道殘聯。沒過多久,一個好消息就傳到了老趙的家里,原來為了方便小區里的殘疾人,社區新開了一個康復中心。一個小小的康復中心讓老趙的生活逐漸有了色彩,每天老趙總會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康復中心活動活動,別看就是一小會兒,日積月累老趙的身體倒也恢復了不少。
康復,是殘疾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殘疾人身體功能,使他們重歸社會生活主流的重要基礎;谶@樣的認識,吐魯番地區殘聯一直將康復工作擺在殘聯工作的重頭。為了確保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目標的順利實現,地區殘聯結合地區康復工作“十一五規劃”,聯系地委組織部、地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地區民政局、吐地區衛生局等多家單位,經過協商出臺了一系列加強社區殘疾人康復機構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在實施機構建設過程中,地區殘聯共投入了16萬元,提出負責在每個縣(市)各抓1個試點社區,三縣(市)在本縣(市)各抓1個試點社區。全地區在6個社區、2個行政村同步開展試點工作。遵循先易后難、持續發展的原則;按照精心選點,合理布局的方針,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最終通過地縣聯動,做到統籌安排。同時為了確保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廣大殘疾人群眾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康復服務,殘聯等五家單位聯合成立了地區殘疾人社區康復機構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責任,以期扎實推進,穩步提高。
老城街道廣場社區就是地區殘聯選中的試點社區之一。從籌辦之初,殘聯的工作人員就對社區康復機構的建設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在資金的投入上,地區殘聯為廣場社區投入了3萬余元用于配備相應的康復設施,并請專人對這些設備進行維護管理。同時為了能使新建的康復器材得到充分利用,街道殘聯召集轄區的殘疾人、身體健康狀況較差和有康復需求的人員,對他們進行相應指導,并讓他們親自來到社區體驗這里舒適的康復服務。通過殘聯的宣傳引導,社區居民康復意識被逐漸增強,一些因為重病殘疾長期困守家中的殘疾人也漸漸感受到了社區的誠意和殘聯的關愛,主動走出家門嘗試融入到社區這個大家庭里。
廣場社區的殘疾人康復中心從籌建到正式啟用雖說才有一年的時間,但是這里卻以完善的設備,周到的服務讓社區的殘疾人有了自己固定的康復之家?祻椭行募幼o工廠、體能訓練、物理治療、心理評估、作業評估、言語訓練、特殊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并能針對殘疾人的不同情況,吸納本社區的殘疾人開展娛療、物療等康復服務,使身體功能障礙的殘疾人,通過康復訓練改善或恢復功能,達到康復的效果。一些輕度的精神殘疾、智障人士也可以來到這里,通過與康復指導員以及普通殘疾人交流,可以增加他們接觸社會的機會,并通過一系列的工療訓練,學到一定的勞動技能,提高他們參與社會的能力,為他們的家庭解決后顧之憂。
除了對殘疾人有所支持,地區殘聯還注重對社區的康復指導員進行培養。吐魯番地區殘聯經常定期組織康復指導員到地區以及自治區參加康復培訓,使他們的專業技能得到不斷提高。同時殘聯還與地區醫院聯系,每周邀請專業的康復師來到社區為在此訓練的殘疾人提供康復建議和指導,從而使社區康復中心的水平不斷提高。
“我們想讓殘疾人在這里更多的體會到康復帶來的快樂”,熱依汗古麗是廣場社區康復訓練室的一名康復指導員,別看她年紀不大,但卻親眼見證了廣場社區康復工作的起步與壯大,通過每天指導殘疾人進行康復訓練,她也真切感受到殘疾人在康復中所體會到的那份喜悅。現在的訓練室已經成為廣場社區的一個新的亮點。雖然不算寬敞,但是每天總會有10來人到這里進行鍛煉,他們當中不光有渴望康復的殘疾人,也有高齡的老人和普通的居民。他們之所以來到這里,不僅是因為在這里可以了解更多的康復知識、增強自己的健康意識,更是因為在這里居民們可以自在的享受社區大家庭的溫馨和快樂。
雖然剛剛開始,雖然還在摸索,但是通過廣場社區,我們卻看到了地區殘聯對康復工作中所抱有的信心!斑@是一個新的起點”,采訪中談起社區康復,一位殘聯的同志這樣說道。但正是通過這個起點,這里的康復之路將越走越闊。
采訪結束,即將作別。正遇身邊一位維吾爾族老人,撫動都塔爾的琴弦唱起十二木卡姆中一段悠揚的旋律,渾厚的聲音配以柔美的樂曲讓人久久沉浸其中不舍離去。雖然停留不久,但是吐魯番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卻已然牢記在我們心里。火州的風物讓人沉醉,火州的工作更讓人欣喜。短短幾日,讓我們體會到這片火熱的土地上所包蘊的那份對殘疾人事業火熱的感情。
殘聯工作總結簡短2
一直以來,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結合“移動信息專家”戰略定位,夯實推進移動信息化平臺建設,以綜合信息化產品扶助弱勢群體。作為2008年“感動廣東”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已經推出了旨在讓信息服務惠及全社會的“綠色行動計劃”。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綠色公益,該計劃的實施將讓包括殘疾人在內的社會弱勢群體從中受益,更好地工作、生活。
業務助殘:生活更便利
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人民群眾的通信需求不斷提升。殘疾人士也像普通人一樣,渴望享受信息服務帶來的精彩生活。考慮到殘疾人出行不便,但使用寬帶上網溝通、了解各類信息、用纖指撥動手機溝通世界的信息服務正在成為他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部分。為了更好地滿足殘疾人使用信息通信技術的需要,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率先推出適合殘疾人使用的定位導向服務、短信語音、語音讀報等多項新業務、新產品,用信息化發展成果回報社會。
早在2001年,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即聯合廣州市殘聯,在全國率先建立起殘疾人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廣州市盲人定位導向、聾啞人緊急呼叫中心(96931),向各類殘疾人提供包括移動定位導向、語音短信、固定電話短信中轉、殘疾人信息查詢以及報紙新聞電話收聽等個性化服務。中心運作7年以來,受到廣大殘疾人士及親屬的一致好評,由于支持面廣,更為港澳地區提供相關服務,得到廣東省政府、港澳地區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與重視。
今年4月2日,一位殘疾女孩在廣州天河城為雙親買衣服慶祝生日,但到了商場才發現沒記住父母穿衣的準確尺碼,只好求助于緊急呼叫中心,用手機撥打96931,由移動秘書短信至這位女孩的父母手機上。經過呼叫中心傳遞信息,她終于為父母購買到稱心的衣服,盡了兒女的孝心。據悉,目前廣州地區“愛心信息服務”業務使用量平均每月可達15000多人次,為殘疾人士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在“愛心信息服務”的基礎上,中國移動廣東公司還特別為殘疾人士推出了12593語音號碼簿及影音書刊俱樂部兩項信息化業務。據介紹,12593語音號碼簿是一項語音增值服務。用戶只需將個人通信錄錄入系統平臺,就可以通過撥打平臺接入號12593進行聲控撥號、電話本管理、短信發送、事件提醒、信息下載等操作。此項業務借助聲控撥號技術替代手動撥號的業務功能,為不方便操作手機按鍵的盲人或視覺障礙客戶提供一種適合于他們操作的服務,讓他們能在信息化產品的幫助下享受信息化時代所帶來的各項便利。
影音書刊俱樂部業務則是基于移動支付平臺而開發的手機購買文化類消費品的服務。用戶通過手機可隨時購買或預訂正版碟片、圖書、全年雜志期刊等,并享受直接配送上門服務。此項服務讓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客戶一樣能享受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目前,中國移動廣東公司還在不斷優化各項信息化服務系統,借助移動信息技術進一步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使得殘疾人信息服務日臻完善。
為了方便殘疾人士辦理業務,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在廣州投資建設了兩個無障礙營業廳,分別是位于越秀區天河路13號潤粵大廈首層的潤粵營業廳和位于江南大道中153號的江南中服務廳。
上述兩個服務廳大門前的臺階已設置成無障礙坡化通道,方便坐輪椅的殘疾人士出入。同時,服務廳還與旁邊的停車場建立良好關系,提供了殘疾人停車的專用停車點。記者采訪時正好遇見一位坐著輪椅的客戶辦理完業務,他高興地說:“希望所有的服務場所都能有這樣的無障礙通道。”據了解,除無障礙通道外,中國移動廣東公司這兩家營業廳還設置了特殊人士專席,特別為坐輪椅的客戶降低了服務臺高度,方便客戶與營業員之間的交流。
而對于盲人客戶,無障礙服務廳提供了全程跟隨式的貼心服務。當柱著杖的盲人客戶出現在服務廳門前的時候,有專人負責第一時間打開大門,并攙扶引導客戶他走進服務廳,并安排專席為其服務。考慮到聾啞人溝通不方便,而服務廳暫時又沒有會用手語的服務人員,移動公司服務人員專門設置了“心靈溝通手冊”,與聾啞客戶通過紙筆溝通。這樣既方便詳細了解和確認客戶的需求,而且也為日后進行聾啞客戶的跟蹤服務建立了檔案。
江南中服務廳還針對殘疾人出入不方便的問題,專門為殘疾人設置了服務專線。當殘疾人朋友需要辦理業務時,可致電服務專線,服務人員根據客戶需求提供上門服務。每當有行動不便的客戶到該廳辦理業務時,服務人員都會主動告知服務廳提供的這項貼心服務。目前,登記享受上門服務的客戶已經越來越多。家住江南中服務廳附近的盲人客戶李先生對上門服務十分感慨,他說:“雖然從家到服務廳只是短短的500多米路程,但是如果沒有移動服務人員的上門服務,這500米對我依然是難以跨越的障礙!”
信息化助殘:生命更有價值
以往殘疾人生活往往依靠政府或慈善機構的救濟,而現代社會應該是按照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積極發動和鼓勵每個殘疾人參與學習培訓,使殘疾人充分體現和認識自身的價值,和健全人一樣學習進步,為社會付出自己的努力,共享勞動成果。近年來,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大力發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殘疾人就業技能,配合政府實施扶持殘疾人就業的“造血”計劃。
2008年3月28日,在廣州市一所殘疾人學校,兩位失明女性用手指迅速地敲打電腦鍵盤,發出歡快的“噼啪”擊打聲。懸掛的投影屏幕上演示出這兩位失明女性敲打在word文檔里的內容:“感謝移動,為我們送來信息化科技的眼睛”。她們還演示了瀏覽網頁,下載音樂,收發郵件等。其中一位失明女性在通過電腦修讀電大的課程,她激動地說,“雖然盲人不幸地失去了光明,但是電腦能消除我們與外界信息溝通的障礙,是盲人朋友的第二雙眼睛!贝藭r,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這只是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協助殘聯協會大力發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的一個縮影。去年,移動公司在延續“漁業生態系統”援建希望小學、萬家農戶脫貧就業工程成功經驗基礎上,積極利用自身業務優勢,設計出適用于殘疾人學習培訓、提高技能的綜合服務平臺。為殘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拓寬了殘疾人就業渠道,不但“授人以魚”,開發多項通信技術讓他們共享世界的精彩,更“授人以漁”,幫助他們揚起事業的風帆。
廣州殘疾人呼叫中心話務員多為殘疾人士,其中信息咨詢員由盲人擔任,開創了盲人從事呼叫服務的先河。目前殘疾人可以通過該中心了解廣州市的殘疾人職業培訓、勞動就業和康復訓練的指南、協會活動等。據統計,該平臺自建成開通以來,為殘疾人提供各類服務累計近30萬人次。在平臺指引下,在各職業培訓機構接受非學歷職業教育的殘疾人士有3萬人次。
由一群聾啞姑娘表演的“千手觀音”節目成為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的重頭戲,而在汕頭也有一群“千手觀音”,這是全國第一家聾啞人經營的“無語珠寶精品店”。該店隸屬于汕頭無語珠寶精品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不僅僅是奧運會的禮品提供商之一,也是殘運會的禮品專門提供商。
進入無語珠寶公司的廠區,服務人員真誠的微笑,翻飛的手指和他們身上所散發出的熱情,仿佛告訴人們他們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和諧和幸福。感動之余,在那無聲的世界里,這家公司是如何保持與員工們的溝通,才使得每位員工都如此認同企業?
無語珠寶的老總魏金忠笑著說,“以前,溝通曾經是困擾著我們的一個大問題?勺詮氖褂昧艘苿庸緸槲覀兲峁┑膼坌目ê鸵苿有畔⒒⿷湽芾硐到y,溝通就開始變得容易了。聽說,我們還是企業移動信息化這一塊的應用先鋒,是汕頭第一家使用3M產品的客戶。短信和彩信,讓無聲的世界色彩更繽紛。因此,我們一直非常感激移動公司!
無語珠寶自從使用移動供應鏈系統之后,每天銷售一線的反饋信息發送到后臺,公司負責人只要看看手機,就能知道當天的銷售總額、熱銷產品及庫存情況,及時部署調整經營戰略,改變了過去“用手語傳達最新通知、下達任務”的.傳統管理方式。信息化手段的接入,減少了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流失,增加了信息傳遞的實效性和有效性,從而實現了企業的有序發展。
魏先生深情地說,無語不是殘缺、無奈,也不僅僅是沉默、深蘊,“大音希聲”、“上善若水”是無語追求的境界,“于無聲處聽驚雷”是無語執著的信條。而移動公司,正好“成人之美”,為我們這一執著的追求鋪平了溝通的暢途。
為了向更多的人推介由殘疾人朋友精心設計和制作的精品,向更多的人展示殘缺世界里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和這個世界所創造的藝術之美,目前移動公司又開始了一項新的工程,準備開發以無語公司為代表的殘疾人企業WAP門戶網站,讓更多的人來關注他們的事業,欣賞他們所創造的美麗人生。
愛心助殘:人生更精彩
2008年2月27日,原信息產業部副部長蔣耀平在通信服務年會上指出,各通信企業要結合行業特點,與殘疾人組織共同建設并完善集短信、彩信、視頻,人工服務,以及互聯網為一體的通信廣告平臺,努力為殘疾人提供康復、醫療、就業培訓,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服務。作為助推通信產業快速發展的排頭兵,中國移動廣東公司以做信息社會棟梁的使命感,助力構建和諧社會,通過實施一系列“愛心助殘”工程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
從2005年開始,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心系弱勢群體推出“愛心助殘”工程,用服務在羊城樹立“愛心助殘”新風。今年春節,移動公司為廣州越秀區六榕街街道辦事處公療站送去了兩件不同尋常的新年禮物――移動飛信和手機報,這讓公療站站長羅慧華和站里的20多名殘疾人著實新奇不已。為讓工作人員、殘疾人和他們的親屬能隨時交流,通過對信息化產品的篩選,飛信和手機報這兩種產品派上了用場!艾F在,飛信成了我們公療站第二課堂,回家了,大伙兒就靠這個溝通!绷_慧華說,針對聾啞和傷殘人士定時發送的手機報,也讓他們能彼此溝通、不跟外界脫離。
在東莞地區,中國移動廣東公司與東莞市殘聯專門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啟動了“愛心助殘”項目。該項目的核心內容是建設包括定位導向、短信呼叫中心、短信轉語音三大主要功能的“愛心系統”。系統可以將手機短信內容轉換為語音格式,方便盲人聽取,也可以將盲人說的話,轉換成文字發送給對方。同時系統還能幫助盲人“看”短信,通過文字自動轉換成語音讀出功能,讓盲人也能“讀書看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也能將手機來電轉換為短信,或者將用戶編輯的短信轉換成語音發送給對方,讓聾啞人也能“聽”電話,減少了其家人或者朋友編輯短信的麻煩。
深圳南山區民愛福利院是一家專門為有智障等生理缺陷的特殊兒童提供學習和特殊訓練的民間公益性機構。為了幫助智障兒童在家長和學校之間建立起有效的聯系紐帶,中國移動廣東公司主動為家長和學校開通了“校信通”業務,不但解決了這些兒童父母的后顧之憂,也讓學校管理更加省心。據了解,在移動的“校信通”業務功能上,專門有一個特殊家庭教育欄目,從兒童心理、教學方法、家長溝通等多個環節,實現了特殊兒童的家;印
通過“愛心助殘”工程,移動信息化為殘疾人串聯心靈的字符,讓他們共享和諧社會的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成果。
2006年12月,中國移動廣東公司開通了動感地帶品牌愛心卡,借助移動短信服務平臺,向聾啞人提供多種服務功能的特色服務。為了解決聾啞人輸入不便,愛心卡專門設計將一百四十六條的各類日常用語和公共信息(包括天氣預報、航班查詢等)、股市行情等指令固化在16K的SIM卡內,讓聾啞人在短消息、信息點播功能的基礎上,通過在手機鍵盤上的簡單操作即可實現與外界的信息溝通。據了解,在廣東省聾啞人協會的積極協助下,愛心卡業務在全省順利推廣。目前,動感愛心套餐基本覆蓋到全省聾人,聾人與聾人、聾人與健全人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了。
對于廣大殘疾人來說,近乎封閉的生活圈大大縮小他們對外界信息的攝取量,別說找對象,就是找到一個普通的朋友也很難。中國移動廣東公司以此為出發點,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殘疾人群體的信息溝通,讓眾多殘疾朋友通過999520飛信交友平臺找到了傾訴的對象,有的甚至成為相扶一生的伴侶。
“要讓殘疾朋友克服自卑,勇敢地與人溝通!币苿庸緮祿䴓I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飛信既保證了通信號碼隱私權,又方便了即時溝通。殘疾朋友只需開通飛信業務,通過飛信特服‘999520飛信交友平臺’查詢、聯絡心儀的對象,就可以讓情緣永不下線。”
XX是一位高挑美麗的姑娘。兩歲那年,一次藥物中毒使她從此走進了無聲的世界。但不幸沒有摧垮XX,她對生活依然充滿了熱愛,喜歡跳舞、看書、電腦和運動。通過飛信交友平臺,XX把自己的資料放到了網上,不久,一位南京的小伙子就拋來了繡球。他叫孫進,也是一個聾啞人,大學畢業后從事廣告設計工作。同樣喜歡飛信聊天他在網上看到了XX的資料和照片后,很快便與XX聯系上了,兩人通過交換手機愛情段子,開始了初步的交流和了解。漸漸地,兩人的話題越來越多,從各自的生活到對未來的憧憬,從個人的愛好到對一些事情的評價,他們發現兩顆年輕的心越來越近。
【殘聯工作總結簡短】相關文章:
殘聯工作總結簡短05-31
殘聯工作總結03-03
殘聯工作總結05-22
社區殘聯工作總結05-17
縣殘聯工作總結05-18
鄉鎮殘聯工作總結05-15
社區殘聯工作總結05-26
殘聯工作總結(集合)05-22
街道殘聯工作總結06-27
殘聯工作總結(熱門)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