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日韩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观看-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日本熟妇色日本熟妇色日本熟妇色

職場范文
當前位置:聘大網>職場范文>工作計劃>糖尿病工作計劃

糖尿病工作計劃

時間:2025-07-16 07:39:00 工作計劃 我要投稿

糖尿病工作計劃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糖尿病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糖尿病工作計劃

糖尿病工作計劃1

  在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臨床需要護士與醫生及患者的密切配合,共同參與糖尿病治療、管理工作,針對現在糖尿病綜合治療的五駕馬車:健康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自我監測,我院糖尿病專科護理小組將在來年開展如下工作:

  1、提高小組內成員的專業知識水平,由于糖尿病人住院遍及全院各個臨床科室,護理人員糖尿病專科知識有限,患者往往得不到專業的指導而影響護理質量及醫院聲譽。為了提高非專科的護士糖尿病專科知識水平,擴大及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范圍和質量,使住在非糖尿病專科的糖尿病人能得到專科正確的指導,所以,必須對各科糖尿病小組成員進行有效的培訓,利用小組成員再對本科室人員進行培訓,從而達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管理水平。

  2、制定對每一位新入院的中老年患者指測血糖一次,初步了解患者血糖情況,對有臨界危險血糖值的.患者進行下一步的應對措施,及早發現糖尿病及糖耐量異常者,以達到糖尿病的三級預防。

  3、繼續做好全院糖尿病的會診工作,并有文字資料,要求體現持續追蹤,對出院的患者進行定期電話隨訪,評估患者院外的遵醫行為,如治療用藥情況(包括口服藥治療的名稱、時間、劑量,胰島素注射情況)等,有無停藥情況;督促每3個月至半年復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膽固醇等各項相關檢驗指標等,院外隨訪同時也是院內治療護理水平的反饋。

  4、資源共享,向兄弟單位學習好的經驗方法,對于新的學習資料等通過0A或其他方式上傳,供大家共同學習,交流及探討糖尿病護理中遇到的問題。向傷口造口小組聯合學習相關知識,提高糖尿病足的換藥水平。

  5、與醫生配合,為公眾監測血糖和向他們宣傳糖尿病預防知識。

  6、協調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專科醫生的工作,促進多學科協作,共同對糖尿病病人進行恰當、有效的管理。

  我院糖尿病專科護士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模式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這一點做的還遠遠不夠,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專科經驗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專長。提高專科、專病護理的水平,以利于患者康復。

糖尿病工作計劃2

  糖尿病重點專科作為我院的優勢專科已經多年,經過近幾年的臨床不斷總結探索,在對20xx年的總結分析基礎上,結合我院綜合情況,特制定20xx年度糖尿病重點專科工作計劃:

  1.不斷總結規范消渴病(糖尿病)診療常規內容。

  2.加強對糖尿病并發癥周圍神經病變、腎病、糖尿病足等的`研究探討,并完善其診療方案。

  糖尿病腎病的中醫為辨證施治

  中藥熏洗在糖尿病足中的應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等

  3.結合社區建檔,慢病普查,加強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健

  康教育,制定宣講教案,定期知識講座,以擴大群眾

  對糖尿病有充分的認識。

  4.將消渴病作為省重點專病申報項目而不斷完善。

  5.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經常組織糖尿病相關知識學習,培養后備力量,發揚傳幫帶作用。

  6.加強糖尿病中醫護理方面的開展工作。

  7.突出中醫為在糖尿病診療中及其并發癥診療中的優勢作用,更好地發揮傳統療法的優勢及康復、針灸、按摩、耳針、中藥熏洗等用于糖尿病的診療規范之中。

  8.不斷學習、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臨床療效。

  9.加強中西醫結合在糖尿病診療中的作用,完善糖尿病的輔助檢查項目,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胰島功能的測定,胰島素的使用等等。

  10.本科室繼續加強臨床業務知識學習,努力提高業務知識學習水平。

糖尿病工作計劃3

  一、工作規劃

  1、搭建慢性病基本信息系統,利用現有網絡對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開展登記和檔案保管,明確慢病管理的工作制度,并由相關領導承擔,確保責任到人。

  2、根據居民健康檔案及健康檢查等方式,及時發現糖尿病患者,提升初期診斷治療的比例。

  3、加強對基層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規范管理和控制水準,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與知識技能,以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4、以醫院為核心,借助村衛生室,從人群預防與個人干涉兩個層面探尋建立縣疾控中心的管理模式,評定我院的確診幫助,實施個性化治療并提供技術支持,促進各村衛生室的隨訪管理。

  5、加強健康教育與促進,定期舉辦糖尿病專題講座及公共宣傳,普及糖尿病的防治知識,操縱各類風險要素,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

  6、創建規范化的糖尿病檔案管理系統。

  二、建冊工作規劃

  1、創建基層居民健康檔案,保證基礎服務總數基線調查率達到90%以上;

  2、為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包含隨訪紀錄、醫治記錄以及健康教育記錄。

  三、實施措施

  實行慢病工作制度;在基層普及糖尿病預防控制,打造綜合防治體制。

  1、糖尿病的檢查

  根據健康檔案的`建設、健康檢查、基層衛生院的醫療服務、免費測量血壓和血糖等形式,及時鑒別糖尿病患者。

  2、糖尿病患者的登記

  將鑒別出的高血糖及糖尿病患者進行系統登記和管理。

  3、糖尿病患者隨訪管理和轉診

  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和綜合治療方式,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相應的隨訪及管理,并填寫《基層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實施藥物與行為治療,患者病情符合轉診條件時,需及時轉到上級醫院,待病情穩定后再轉到村衛生室繼續后續治療與隨訪。同時,幫助病人制訂自我約束計劃,提供必要適用。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導與干涉

  1、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識別與檢測。

  根據糖尿病高危規范,根據日常就診、健康檢查及主動篩選等多種形式,發覺高危人群。

  2、對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導與干涉。

  融合人群與個體健康指導,進行健康教育,協助高危人群糾正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對糖尿病和相關危險因素的認知,并及時測量血壓和血糖。

  基層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

  依據基層群體的健康需求,進行廣泛的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激勵住戶改變現狀習慣,以降低糖尿病風險。

  1、在我院及各村衛生室設定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窗,每年公布至少4次相關知識,制作宣傳單根據村委會和醫療點發放至基層住戶。

  2、落實慢病宣傳日活動,以世界高血壓日(5月17日)、全球無煙日(5月31日)、全國高血壓日(10月8日)、聯合國糖尿病日(11月14日)等為契機,運用健康教育宣傳欄、健康咨詢等方式,開展健康教育與知識傳播。

  3、在轄區內開展免費的血糖檢測活動。

  四、培訓

  根據《我國糖尿病預防指南》,對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開展定期培訓,必要時提升培訓次數,以提高糖尿病管理的品質。

  五、評定

  1、過程評估

  動態管理糖尿病建冊狀況、隨訪管理實施情況、雙向轉診執行情況及患者滿意度等。

  2、效果評價

  糖尿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糖尿病有關不良行為的變化率以及血壓、血糖控制情況及藥物治療的規范化。

  六、督導與考核

  1、醫院負責監督和考核轄區內的村衛生室,并及時溝通考核結果以推動工作改進。

  2、各村衛生室需制定內部工作制度和質量控制規章,提高自身檢查力度。

糖尿病工作計劃4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社會老齡化的加速,糖尿病、冠心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發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致殘率、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慢性病的防治顯得尤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則在社區,社區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我院充分認識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結合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走“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道路。特制定今年糖尿病防治工作計劃。

  工作目標

  通過實施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糖尿病管理項目,對城鄉居民的糖尿病等慢性病及相關危險因素實施干預措施,減少高糖飲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降低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對人體傷害,有效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發生。

  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做好隨訪工作,新發糖尿病登記建檔率達100%;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健康體檢率達到98%以上;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規范管理率達60%;以上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血糖控制率達到35%以上。

  主要措施

  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根據《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對轄區內18歲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管理。

  1.2型糖尿病患者發現。發現途徑為:健康體檢及高危人群篩查檢測血糖;建議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糖;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主動學習糖尿病有關知識,共同做好糖尿病防治工作。

  2.2型糖尿病患者登記與建立健康檔案。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檔案,按要求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體檢、咨詢、隨訪與健康干預等,將相關信息與活動記錄在居民健康檔案中進行登記,實現檔案的規范化管理。街道、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要詢問病情、進行空腹血糖和血壓測量等檢查和評估,開展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3.健康檢查。做好社區內3960名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進行1次較全面的健康檢查,可與隨訪相結合,內容包括:血壓、體重、空腹血糖(指血)測量,一般體格檢查和視力、聽力、活動能力的一般檢查,65歲以上老年人增加血常規、尿常規、血脂、心電圖、肝功能和認知功能、情感狀態的初篩檢查。

  4.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定期開展高血壓專題知識講座及大眾宣傳,普及社區居民高血壓的防治知識,控制各種危險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識。

糖尿病工作計劃5

  一、前言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逐年增加,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糖尿病的治療和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患者、家庭和醫療團隊共同努力。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我們制定了內分泌科糖尿病工作計劃。

  二、工作目標

  1.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2.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

  3.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管理能力。

  4.提高內分泌科醫護人員對糖尿病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

  三、工作內容

  1.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定期舉辦健康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管理能力。內容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癥狀、并發癥、治療方法、飲食管理、運動療法等。

  2.加強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設立糖尿病門診,為患者提供定期隨訪服務。隨訪內容包括血糖、血壓、體重、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標的監測,以及藥物治療、飲食管理、運動療法等方面的指導。

  3.建立糖尿病患者健康檔案:為每位糖尿病患者建立詳細的健康檔案,包括個人信息、病情、治療方案、隨訪記錄等,以便于對患者進行長期、系統的管理。

  4.開展糖尿病并發癥篩查:定期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并發癥篩查,包括眼底檢查、神經病變檢查、血管超聲檢查等,以及時發現并治療并發癥。

  5.提高醫護人員專業水平:定期組織內分泌科醫護人員參加糖尿病專業培訓,提高其對糖尿病的診斷、治療和管理能力。

  6.開展糖尿病臨床研究:積極參與國內外糖尿病臨床研究,不斷探索新的治療方法和技術,提高糖尿病的治療效果。

  四、工作計劃

  1.20xx年,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動10場,發放宣傳資料1000份,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管理能力。

  2.20xx年,設立糖尿病門診,為患者提供定期隨訪服務,預計服務患者1000人次。

  3.20xx年,為每位糖尿病患者建立詳細的健康檔案,預計建檔500份。

  4.20xx年,開展糖尿病并發癥篩查,預計篩查患者500人次。

  5.20xx年,組織內分泌科醫護人員參加糖尿病專業培訓,提高其對糖尿病的診斷、治療和管理能力。

  6.20xx年,積極參與國內外糖尿病臨床研究,不斷提高糖尿病的治療效果。

  五、工作總結與展望

  內分泌科糖尿病工作計劃的實施,將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方法,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同時,我們也期待與廣大患者、家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抗擊糖尿病,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糖尿病工作計劃6

  一、工作目標

  1、建立慢病基礎信息系統,利用現有網絡對糖尿病的新發的首診病例進行登記建檔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領導分管此項工作,責任落實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檔案和組織居民進行健康體檢等多種方式,早期發現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早診率和早治率。

  3、加強基層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規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識和技能,減少或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

  4、以我院為核心,村衛生室為基礎,從群體防治著眼,個體防治入手,探索建立縣疾控中心管理、評價我院協助診斷、個體化治療、提供技術支持,各村衛生室隨訪管理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機制。

  5、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定期開展糖尿病專題知識講座及大眾宣傳,普及基層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識,控制各種危險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識。

  6、建立規范化的糖尿病檔案管理系統。

  二、建檔工作目標

  1、建立基層居民健康檔案,基層服務人口基線調查率達到90%以上;

  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檔案,應有隨訪記錄、治療記錄及健康教育記錄。

  三、實施計劃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對基層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開展預防控制工作,在基層建立糖尿病綜合防治機制。

  1、糖尿病的檢出

  利用建立基層居民健康檔案、健康體檢、基層衛生院的診療、基層免費測血壓、血糖、主動檢測、首次測血壓等方式發現糖尿病患者。

  2、糖尿病患者的登記

  將檢出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建檔并規范化管理。

  3、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和轉診

  對檢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和綜合治療方案,判斷患者需要的管理類別進行隨訪和管理,并填寫《基層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對糖尿病患者實行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當患者出現符合轉診情況的病情時,及時轉診到上級綜合醫院,待病情穩定后再轉回村衛生室(站)繼續治療和隨訪。幫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支持。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導和干預

  1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檢出。

  按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標準,通過日常診療、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主動篩查等方式發現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導和干預。

  對高危人群采取群體和個體健康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健康教育以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通過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對糖尿病相關知識及危險因素的了解,給與健康方式的指導,定期測量血壓,血糖。

  基層一般人群的健康促進

  根據基層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基層廣泛開展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基層人群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危險因素,預防和減少糖尿病的發生。

  1、在我院及村衛生室建立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櫥窗,每年至少出4次相關內容,制作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單,通過村委會、醫療站點等發放給基層人群。

  2、做好慢病宣傳日:以慢病相關宣傳為主線,通過"世界高血壓日"(5月17日)、"世界無煙日"(5月31日)、"全國高血壓日"(10月8日)和"聯合國糖尿病日"(11月14日)等宣傳日,利用健康教育宣傳欄、開展健康咨詢、制作發放多種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了健康教育和知識傳播。

  3、在轄區各村開展免費測血糖活動。

  四、培訓

  按照《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對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進行培訓,必要時酌情增加培訓次數,以提高對糖尿病的管理質量。

  五、評估

  1、過程評估

  糖尿病建檔動態管理情況,糖尿病隨訪管理開展情況,雙向轉診執行情況,就診者的滿意度等。

  2、效果評估

  糖尿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糖尿病相關危險行為的改變率,糖尿病的血壓、血糖控制情況和藥物規范治療情況。

  六、督導和考核

  1、我院負責對轄區內的村衛生室督導和考核,考核意見及時反饋到被檢單位,以便及時改進工作。

  2、各村衛生室要制定內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質量控制等規章制度,加強自我檢查。

糖尿病工作計劃7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社會老齡化的加速,糖尿病、冠心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發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致殘率、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慢性病的防治顯得尤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則在社區,社區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我院充分認識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結合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走“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道路。特制定今年糖尿病防治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

  1.通過實施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糖尿病管理項目,對城鄉居民的糖尿病等慢性病及相關危險因素實施干預措施,減少高糖飲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降低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對人體傷害,有效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發生。

  2.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做好隨訪工作,新發糖尿病登記建檔率達100%;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健康體檢率達到98%以上;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規范管理率達60%;以上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血糖控制率達到35%以上。

  二、主要措施

  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1.1根據《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對轄區內18歲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管理。

  1.2型糖尿病患者發現。發現途徑為:健康體檢及高危人群篩查檢測血糖;建議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糖;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主動學習糖尿病有關知識,共同做好糖尿病防治工作。

  2.2型糖尿病患者登記與建立健康檔案。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檔案,按要求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體檢、咨詢、隨訪與健康干預等,將相關信息與活動記錄在居民健康檔案中進行登記,實現檔案的規范化管理。街道、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要詢問病情、進行空腹血糖和血壓測量等檢查和評估,開展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

  3.健康檢查。做好社區內4145名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進行1次較全面的健康檢查,可與隨訪相結合,內容包括:血壓、體重、空腹血糖(指血)測量,一般體格檢查和視力、聽力、活動能力的一般檢查,65歲以上老年人增加血常規、尿常規、血脂、心電圖、肝功能和認知功能、情感狀態的初篩檢查。

  4.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定期開展高血壓專題知識講座及大眾宣傳,普及社區居民高血壓的防治知識,控制各種危險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識。

20xx年xx月xx日

糖尿病工作計劃8

  一、工作目標

  1、建立慢病基礎信息系統,利用現有網絡對糖尿病的新發的首診病例進行登記建檔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領導分管此項工作,責任落實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檔案和組織居民進行健康體檢等多種方式,早期發現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早診率和早治率。

  3、加強基層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規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識和技能,減少或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

  4、以我院為核心,村衛生室為基礎,從群體防治著眼,個體防治入手,探索建立縣疾控中心管理、評價我院協助診斷、個體化治療、提供技術支持,各村衛生室隨訪管理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機制。

  5、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定期開展糖尿病專題知識講座及大眾宣傳,普及基層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識,控制各種危險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識。

  6、建立規范化的糖尿病檔案管理系統。

  二、建檔工作目標

  1、建立基層居民健康檔案,基層服務人口基線調查率達到90%以上;

  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檔案,應有隨訪記錄、治療記錄及健康教育記錄。

  三、實施計劃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對基層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開展預防控制工作,在基層建立糖尿病綜合防治機制。

  1、糖尿病的檢出利用建立基層居民健康檔案、健康體檢、基層衛生院的診療、基層免費測血壓、血糖、主動檢測、首次測血壓等方式發現糖尿病患者。

  2、糖尿病患者的登記將檢出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建檔并規范化管理。

  3、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和轉診對檢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據患者的臨床情況和綜合治療方案,判斷患者需要的管理類別進行隨訪和管理,并填寫《基層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對糖尿病患者實行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當患者出現符合轉診情況的病情時,及時轉診到上級綜合醫院,待病情穩定后再轉回村衛生室(站)繼續治療和隨訪。幫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計劃,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支持。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導和干預

  (1)、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檢出。按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標準,通過日常診療、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主動篩查等方式發現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導和干預。對高危人群采取群體和個體健康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健康教育以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通過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對糖尿病相關知識及危險因素的了解,給與健康方式的指導,定期測量血壓,血糖。基層一般人群的健康促進根據基層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基層廣泛開展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基層人群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危險因素,預防和減少糖尿病的發生。

  (3)、在我院及村衛生室建立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櫥窗,每年至少出4次相關內容,制作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單,通過村委會、醫療站點等發放給基層人群。

  (4)、做好慢病宣傳日:以慢病相關宣傳為主線,通過"世界高血壓日"(5月17日)、"世界無煙日"(5月31日)、"全國高血壓日"(10月8日)和"聯合國糖尿病日"(11月14日)等宣傳日,利用健康教育宣傳欄、開展健康咨詢、制作發放多種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了健康教育和知識傳播。

  (5)、在轄區各村開展免費測血糖活動。

  四、培訓

  按照《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對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進行培訓,必要時酌情增加培訓次數,以提高對糖尿病的管理質量。

  五、評估

  1、過程評估

  糖尿病建檔動態管理情況,糖尿病隨訪管理開展情況,雙向轉診執行情況,就診者的滿意度等。

  2、效果評估

  糖尿病防治知識知曉率,糖尿病相關危險行為的改變率,糖尿病的血壓、血糖控制情況和藥物規范治療情況。

  六、督導和考核

  1、我院負責對轄區內的村衛生室督導和考核,考核意見及時反饋到被檢單位,以便及時改進工作。

  2、各村衛生室要制定內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質量控制等規章制度,加強自我檢查。

糖尿病工作計劃9

  糖尿病對于人民的健康構成了很大的威脅。有數據顯

  示,在未來幾十年內,糖尿病將導致全球數百萬人死亡。糖尿病做為現代疾病中的第二殺手,其對人體的危害僅次于癌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我們的未來。為了做好今年糖尿病日的宣傳工作,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的要求,結合我鄉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宣傳工作有序開展

  為了確保本的糖尿病日宣傳工作有序開展,根據醫院會辦意見,成立由防保所長為組長宣傳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并協調開展宣傳工作.

  二.精心組織、認真實施

  防保科健康教育醫生及慢防醫生要根據上級的工作要求,認真制定實施方案.并準備好街頭咨詢相關的宣傳材料,及時進行印刷;撰寫廣播宣傳稿.

  為能很好地營造宣傳氣氛,除做好鄉級的宣傳工作外,在11月12日的村衛生室例會上,發放相關宣傳材料給各村衛生所,并要求各鄉衛生所要按統一要求,認真開展宣傳活動,向廣大群眾宣傳糖尿病的有關知識.

  三.具體要求

  1.防保所要在宣傳工作領導小組的'協調下,組織人員到

  街道設立咨詢點,發放宣傳單,宣傳預防、預防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同時為廣大群眾免費測量血壓,并接受群眾的咨詢.

  2.將廣播稿送廣播站進行為期一周的連續宣傳,保證每日兩次;

  3.出版一塊專題黑板報。

  4.村衛生所也要在村委會的配合下,開展廣播宣傳工作,并要至少出版一期黑板報,

  5.充分利用現有宣傳工具,對開展活動的情況及時進行拍照等形式的記錄。

  四.防保所及辦公室要在本次活動結束后,及時整理資料,進行總結。

糖尿病工作計劃10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社會老齡化的加速,糖尿病、冠心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發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致殘率、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慢性病的防治顯得尤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則在社區,社區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我院充分認識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結合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走“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道路。特制定今年糖尿病防治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

  1.通過實施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糖尿病管理項目,對城鄉居民的糖尿病等慢性病及相關危險因素實施干預措施,減少高糖飲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降低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對人體傷害,有效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發生。

  2.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做好隨訪工作,新發糖尿病登記建檔率達100%;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健康體檢率達到98%以上;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規范管理率達60%;以上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血糖控制率達到35%以上。

  二、主要措施

  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1.1根據《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對轄區內18歲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管理。

  1.2型糖尿病患者發現。發現途徑為:健康體檢及高危人群篩查檢測血糖;建議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糖;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主動學習糖尿病有關知識,共同做好糖尿病防治工作。

  2.2型糖尿病患者登記與建立健康檔案。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檔案,按要求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體檢、咨詢、隨訪與健康干預等,將相關信息與活動記錄在居民健康檔案中進行登記,實現檔案的規范化管理。街道、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要詢問病情、進行空腹血糖和血壓測量等檢查和評估,開展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

  3.健康檢查。做好社區內4145名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進行1次較全面的健康檢查,可與隨訪相結合,內容包括:血壓、體重、空腹血糖(指血)測量,一般體格檢查和視力、聽力、活動能力的一般檢查,65歲以上老年人增加血常規、尿常規、血脂、心電圖、肝功能和認知功能、情感狀態的初篩檢查。

  4.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定期開展高血壓專題知識講座及大眾宣傳,普及社區居民高血壓的防治知識,控制各種危險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識。

糖尿病工作計劃11

  一、工作目標

  1、建立健全符合我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全鄉慢性病管理系統,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項目,對城鄉居民的慢性病及相關危險因素實施干預措施,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2、對明確診斷的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建檔率達85%以上;對明確診斷的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健康體檢率達到85%以上;對明確診斷的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率達到85%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高血壓患者管理

  根據《高血壓患者管理服務規范》對轄區內35歲及以上高血壓患者進行規范管理。

  1、高血壓患者篩查途徑為:對35歲及以上居民每年首診測血壓;居民診療過程測量血壓;健康體檢及高危人群篩查中測量血壓;通過宣傳教育讓患者主動與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系;居民健康檔案建立過程中詢問等。

  2、建立高血壓患者健康檔案。建立高血壓患者健康檔案,按要求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體檢、咨詢、隨訪與健康干預等,將相關信息與活動記錄在居民健康檔案中進行登記,實現檔案的規范化管理。加強鄉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高血壓患者登記的規范化管理,實現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記資料規范化,達到全國高血壓登記規范要求。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導下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機構對轄區高血壓登記數據質量進行評估,上報到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管理過程中,要用好用活健康檔案,不斷充實和豐富健康檔案內容。

  3、高血壓患者管理。對確診的高血壓患者,鄉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要詢問病情,開展血壓測量等檢查和評估,開展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

  4、高血壓患者健康檢查。高血壓患者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可與隨訪相結合,內容包括血壓、體重、隨機血糖(指血)測量,一般體格檢查和視力、聽力、活動能力的一般檢查,有條件的機構建議增加血常規、尿常規、血脂、心電圖、肝功能、胸部X片、B超、認知功能和情感狀態的.初篩檢查。

  (二)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根據《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務規范》,對轄區內18歲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管理。

  1、2型糖尿病患者發現。發現途徑為:健康體檢及高危人群篩查檢測血糖;建議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糖;通過宣傳教育讓患者主動與鄉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系;人群居民健康檔案建立過程中詢問。

  2、2型糖尿病患者登記與建立健康檔案。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檔案,按要求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體檢、咨詢、隨訪與健康干預等,將相關信息與活動記錄在居民健康檔案中進行登記,實現檔案的規范化管理。鄉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要詢問病情、進行空腹血糖和血壓測量等檢查和評估,開展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導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機構對轄區2型糖尿病登記數據質量進行評估,并上報到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管理過程中,要用好用活健康檔案,不斷充實和豐富健康檔案內容。

  3、健康檢查。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進行四次健康檢查,可與隨訪相結合,內容包括:血壓、體重、空腹血糖(指血)測量,一般體格檢查和視力、聽力、活動能力的一般檢查,有條件的地區建議增加血常規、尿常規、血脂、心電圖、肝功能、胸部X片、腹部B超和認知功能、情感狀態的初篩檢查。

  4、加強鄉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登記處規范化建設,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記資料實現規范化管理,達到全國糖尿病登記規范要求。

糖尿病工作計劃12

  糖尿病是繼心腦血管病變、惡性腫瘤之后,引起致殘、致死的第3位殺手。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而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1],糖尿病的各種急、慢性并發癥如心腦血管、腎臟、眼底、神經病變以及糖尿病足等造成患者喪失勞動能力、致殘、致死。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堅持長期治療是控制血糖,預防各種急、慢性并發癥的基礎。控制血糖的綜合治療手段包括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療法、藥物治療、自我監測。上述各項均與患者的教育密切相關。為此,筆者對本地區糖尿病患者進行了有關調查,為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采用方便取樣。對象為20xx年10~12月來我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門診50例、病房50例),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齡31~77歲,平均(56.62±10.29)歲。文化程度:文盲12例(12%),初中及以下60例(60%),高中及以上28例(28%)。

  1.2方法

  1.2.1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由筆者參考有關文獻自行設計,并進行預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和糖尿病相關知識兩大方面,共33題。全部調查工作由筆者親自訪視患者,說明調查意義、目的,由患者本人填寫,文盲或視力不好者,由筆者或家屬代填寫。問卷共發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為100%。

  1.2.2資料處理數據錄入采用SPSS軟件。統計學方法:采用描述性、百分比、χ2檢驗。

  2結果

  2.1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認識情況,見表1。

  2.2 100例糖尿病患者中,用過或正在使用胰島素者共48例,他們使用胰島素的情況見表2。

  2.3糖尿病患者對并發癥的發生及認知情況見表3。

  2.4糖尿病患者接受教育情況見表4。

  2.5糖尿病患者是否堅持治療。文盲組與非文盲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799,P>0.05);接受教育組與未接受教育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38,P>0.05);是否接受過教育,門診組與病房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4,P>0.05)。

  3討論

  3.1本組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十分欠缺。包括多個方面。尤其是40%患者發生過低血糖,36%~44%患者不知道如何處理低血糖反應。72%患者不知道糖尿病酮癥的誘因,52%~72%患者不知道糖尿病酮癥的表現。注射胰島素者50%~91.7%是他人注射,58.3%~66.7%不知道注射部位。

  3.2影響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因素

  3.2.1教育對認知的影響據文獻報道,教育是患者學習糖尿病知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3]。本調查表明,40%~60%患者未接受過教育,接受過教育與未接受過教育者無顯著性差異,說明教育中存在問題。所謂教育也只是醫生在給患者診療過程中,護士在給患者發藥或注射胰島素時以及患者提問時,簡單地說幾句,而沒有進行真正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目標、有評價的系統教育活動,通過教育能幫助人們形成正確行為和觀念,促進身心健康。健康教育是一種建立健康行為,通過有計劃的設計、實施、監測、評價的教育活動,影響和改變人們的不健康行為,引導人們養成有益健康的習慣,使之達到最佳健康狀態的目的[4]。許多護理人員缺乏健康教育意識,還存在流于形式或只做局限性的`出院指導,從而使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不系統、不全面[5]。糖尿病尚缺乏針對個體化特征、評估健康問題、明確教育目標、實施糖尿病教育,評價教育效果[3]。醫護人員要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健康教育意識。

  3.2.2文化程度、年齡、住院與否與認知的關系。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齡不同,對糖尿病知識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同,教育效果也會不同。住院患者有更長時間與醫護人員接觸,得到教育的機會。本調查表明,文盲與非文盲、門診與住院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無差異,也說明教育方法不當。

  3.3按健康教育程序開展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3.3.1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要按健康教育程序進行。健康教育程序分五個階段:①評估;②制定教育項目,確定教育目標;③選擇教學方案,準備教學計劃;④教學計劃的實施;⑤教學效果評價[4]。

  3.3.2在運用健康教育程序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問題:①與患者及家屬有足夠的溝通,資料收集要全面、完整。護士只有掌握了患者多方面的資料,才能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計劃。②教育目標的選擇必須與患者的健康需求相符,才能使教育活動有效地進行。如護士簡單地按標準教育計劃進行宣教,使一些對一般知識已了解的患者感到教育內容重復、乏味而失去接受教育的興趣。③在計劃中目標制定要明確,措施要具體。明確指出實施者做什么、何時做、怎么做,使執行者能按照指定的計劃開展教育活動,以取得預期效果。④教育計劃要及時評價及修改。在教育過程中,不斷評價教育效果,以便及時修訂原有計劃,改進教學工作。

  3.3.3健康教育是護士的職責之一,護士不僅是健康的照顧者,也是健康的倡導者和教育者[6]。護士必須提高健康教育意識,具有健康教育能力。針對不同的個體、不同時期、不同的健康和心理狀態、患者的需求、文化程度給予不同程度、水平的教育,達到每位患者或家屬都能接受健康教育并做好自我護理、自我保健的目的。

糖尿病工作計劃13

  一、工作目標

  1.通過實施甘肅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糖尿病管理項目,對城鄉居民的糖尿病等慢性病及相關危險因素實施干預措施,減少高糖飲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降低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對人體傷害,有效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發生。

  2.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做好隨訪工作,新發現糖尿病登記建檔率達90%以上;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健康體檢率達到90%以上;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達90%以上;對明確診斷的糖尿病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血糖控制率達到40%以上。

  二、主要措施

  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根據《甘肅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對轄區內35歲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管理。

  1.2型糖尿病患者發現。發現途徑為:健康體檢及高危人群篩查檢測血糖;建議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糖;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主動學習糖尿病有關知識,共同做好糖尿病防治工作。

  2.2型糖尿病患者登記與建立健康檔案。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檔案,按要求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體檢、咨詢、隨訪與健康干預等,將相關信息與活動記錄在居民健康檔案中進行登記,實現檔案的規范化管理。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要詢問病情、進行空腹血糖和血壓測量等檢查和評估,開展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導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機構對轄區2型糖尿病登記數據質量進行評估,并上報到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健康檢查。做好轄區內224名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進行1次較全面的健康檢查,可與隨訪相結合,內容包括:血壓、體重、空腹血糖(指血)測量,一般體格檢查和視力、聽力、活動能力的一般檢查,65歲以上老年人增加血常規、尿常規、血脂、心

  電圖、肝功能、胸部X片、腹部B超和認知功能、情感狀態的初篩檢查。

  4.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定期開展高血壓專題知識講座及大眾宣傳,普及本鎮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識,控制各種危險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識。

  5.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加大本鎮糖尿病隨訪力度,對每月新發現的1名糖尿病患者進行隨訪,并納入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體系。

糖尿病工作計劃14

  一、工作目標

  1、對明確診斷的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城市建檔率達99%,農村達99%;對明確診斷的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健康體檢率達到95%以上;對明確診斷的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率達到60%以上,規范管理率達到85%以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健康體檢率達95%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高血壓患者管理

  根據《高血壓患者管理服務規范》對轄區內35歲及以上高血壓患者進行規范管理。

  1、高血壓患者篩查途徑為:對轄區35歲及以上居民每年首診測血壓;居民診療過程測量血壓;健康體檢及高危人群篩查中測量血壓;通過宣傳教育讓患者主動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系;居民健康檔案建立過程中詢問等。

  2、建立高血壓患者健康檔案。建立高血壓患者健康檔案,按要求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體檢、咨詢、隨訪與健康干預等,將相關信息與活動記錄在居民健康檔案中進行登記,實現檔案的規范化管理。加強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高血壓患者登記的規范化管理,實現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記資料規范化,達到全國高血壓登記規范要求。在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導下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機構要對轄區高血壓登記數據質量進行評估,上報到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管理過程中,要用好用活健康檔案,不斷充實和豐富健康檔案內容。

  3、高血壓患者管理。對確診的'高血壓患者,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要詢問病情,開展血壓測量等檢查和評估,開展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

  4、高血壓患者健康檢查。高血壓患者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可與隨訪相結合,提供免費健康體檢服務,包括全身物理檢查、尿液分析、血常規、血糖(隨機血糖、空腹血糖)、血脂(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心電圖、肝功、B超、(檢查肝、膽、胰、脾、腎)胸部X光片。

  (二)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根據《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務規范》,對轄區內18歲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管理。

  1、2型糖尿病患者發現。發現途徑為:健康體檢及高危人群篩查檢測血糖;建議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糖;通過宣傳教育讓患者主動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系;為轄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過程中詢問。

  2、2型糖尿病患者登記與建立健康檔案。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檔案,按要求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體檢、咨詢、隨訪與健康干預等,將相關信息與活動記錄在居民健康檔案中進行登記,實現檔案的規范化管理。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要詢問病情、進行空腹血糖和血壓測量等檢查和評估,開展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導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機構對轄區2型糖尿病登記數據質量進行評估,并上報到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管理過程中,要用好用活健康檔案,不斷充實和豐富健康檔案內容。

  3、健康檢查。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進行四次健康檢查,可與隨訪相結合,提供免費健康體檢服務,包括全身物理檢查、尿液分析、血常規、血糖(隨機血糖、空腹血糖)、血脂(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心電圖、肝功、B超、(檢查肝、膽、胰、脾、腎)胸部X光片。

  4、加強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登記處規范化建設,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記資料實現規范化管理,達到全國糖尿病登記規范要求。

糖尿病工作計劃15

  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疾病,需要持續的醫療照護,其治療效果并不完全取決于醫生的醫療水平及藥物的應用,而更多地依賴于病人的密切配合。因此,在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臨床需要護士與醫生的密切配合,共同參與糖尿病預防、教育、治療、研究、咨詢、管理工作,專科護理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針對現在糖尿病綜合治療的五駕馬車:健康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自我監測,我院糖尿病專科護理小組將在“工作室”落成的基礎上開展如下工作:

  1、對小組成員系統、詳細地進行糖尿病系列知識的授課(每月一次,每次半天)。要求各位小組成員將所學知識及時向科內護士傳達。

  2、制定臨界危險血糖值及應對機制,對每一位新人院患者包括急診患者進行快速血糖篩選,及早發現糖尿病及糖耐量異常者,并形成上報制度。

  3、建立糖尿病小組的院內網,將學習資料上傳,供臨床護士查閱,同時利用糖尿病小組網頁作為交流平臺,供臨床護士交流、探討糖尿病護理中遇到的問題。

  4、建立糖尿病專科護理咨詢的工作,以彌補醫生沒有時間對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進行詳細講解的不足,有針對性地解決患者個性化問題。內容包括:

  ①檢查項目:體重、身高、BMI、腰圍、臂圍、皮下脂肪厚度、血壓、眼底檢查、足部檢查等,其中足部篩查是重點;

  ②解讀有關生化指標檢測,包括患者各時間段的.血糖值,每3個月至半年復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膽固醇等各項相關檢驗指標等;

  ③評估患者的遵醫行為,如治療用藥情況(包括口服藥治療的名稱、時間、劑量,胰島素注射情況)等,有無停藥情況;

  ④評估患者的非藥物治療情況,如飲食、運動(活動)的依從性,根據患者身高體重比例,為每一位患者設計適合個人的飲食計劃和運動計劃,把每天的飲食總熱量按不同餐次設計不同的菜譜給患者參考。

  5、開展糖尿病專題專護工作,將糖尿病教育內容分成若干專題,由固定教育人員專門負責講解。對教育質量進行把關,努力做到規范、統一。(每月二次:10號與25號)使宣教工作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

  6、開展多種形式的宣教活動。如:俱樂部活動(在結束了一年的大課堂課程后,舉辦患者聯誼活動,讓患者相互分享感受和個人經驗,評選出優秀學員)、舉辦運動會、飲食示教、廚藝比拼、糖尿病知識競賽等。

  7、定期開展義診,為公眾監測血糖和向他們宣傳糖尿病預防知識;開展糖尿病風險評估(到社區為公眾監測血糖,測量和計算體重指數、腰圍/臀圍比例,身體脂肪厚度等),建立糖尿病病人檔案,定期電話隨訪。

  8、與體檢中心聯合,對相關人群進行專題教育。

  9、協調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專科醫生的工作,促進多學科協作,共同對糖尿病病人進行恰當、有效的管理。

  10、協助醫生開展糖尿病并發癥的篩查工作。

【糖尿病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糖尿病工作計劃05-29

糖尿病小組工作計劃07-29

糖尿病工作計劃【優】12-30

糖尿病管理的工作計劃04-07

糖尿病管理工作計劃04-26

糖尿病工作計劃集錦(15篇)05-29

(合集)糖尿病工作計劃15篇07-16

糖尿病管理工作計劃5篇08-15

糖尿病工作總結10-28

糖尿病專科工作總結07-20

Copyright©1998-2024pinda.com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