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認識與實習報告3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與實習報告3篇,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與實習報告 篇1
一、概述
1.實習目的
畢業實習是極為重要的實踐性學習環節,通過較長實踐的實習,使我們走向社會,接觸本專業工作,拓寬知識面,增強感性認識,培養、鍛煉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與實踐,在實踐中結合理論加深對認識和總結,再次學習,將專業知識與實踐接軌,逐步認識體會,從而更好地將所學運用到工作中去,接觸社會,認識社會,體驗社會,體驗生活,學會生活,學會感悟,學會做事,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團結協作,為以后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
2.實習崗位基本情況
在基地我所在的崗位是技術員,主要工作情況是:將事先編好的數控車床程序輸入車床進行零件加工。工作時必須嚴謹、認真、細心,自己要做好自檢,同事間要做好互檢,保證產品的質量,對于工作的要求是沒有瑕疵,而不是差不多就行。
二、實習內容
1.實習過程
1)了解數控機床
數控機床是人類進行生產勞動的重要工具,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數控車床和數控銑床是數字程序控制車銑床的簡稱,它集通用性好的萬能型車床、加工精度高的精密型車床和加工效率高的專用型車床的特點于一身,是國內使用量最大,覆蓋面最廣的一種數控機床,也是是一種通過數字信息,控制
機床按給定的運動軌跡,進行自動加工的`機電一體化的加工裝備,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數控機床已是現代制造業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我國制造業中,數控機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
2)了解生產過程
起初,剛進入車間的時候,車間里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車間里的工作環境讓一直在學校的我感覺很陌生,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幕幕讓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茫然,即將在這較陌生的環境中工作。第一天進入車間開始工作時,所在的小組組長、技術員給我安排工作任務,分配給我的任務是畢業實習的第一天,我就在這初次的工作崗位上加工產品,體驗首次在社會上工作的感覺,在工作的同事慢慢熟悉車間的工作環境。
作為初次到社會上去工作的學生來說,對社會的了解以及工作單位各方面情況的了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開始我對車間里的各項規章制度,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及工作中的相當注意事項等都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閱讀學習單位下發給我的員工手冊,向小組里的員工同事請教了解工作的相關事項及工作技巧,通過他們的幫助,我對車間的情況及生產產品、加工產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3)摸索生產過程
對車間里的環境有所了解熟悉之后,開始有些緊張的心慢慢開始平靜下來,工作期間每天按時到廠上班,上班工作之前等待小組組長集合員工開會強調工作的有關事項,同時給我們分配工作任務。明確工作任務后,則要做一下工作前的準備工作。操作機床的注意事項:
2、實習成果
1)素質提高
在實習過程中,我在技術、團隊合作、專業素質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從技術方面來說,這次實習給了我一次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機
會,在實習過程中,許多原來并不熟悉的知識逐漸被清晰的處理,許多原來沒有重視的方面也得到了鞏固,更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了不少心東西,在課本中所提到的技術要求之外,我有了比較深的體會。
2)知識的學習與擴展
在實習當中感觸最深的便是實踐聯系理論的重要性,當遇到實際問題時,要認真思考,用所學知識,再一步步探索,是完全可以解決遇到的一般問題的,本次實習使我們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充分地結合,做到不僅具備專業知識,而且還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名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高素質人才,為以后的順利就業做好準備。
在大一大二,我們學的都是一些理論知識,就是有幾個實驗我們也大都注重觀察的方面,比較注重理論性,而較少注重我們的動手鍛煉,而實習對我們來講,沒有多少東西要我們去想,更多的是要我們去做。好多東西看起來十分簡單,一看就懂,但沒有親自去做它,你就不會懂理論與實踐是有很大區別的,看一個東西簡單,但它在實際操作中就是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東西與你的想象是不一樣的,實習就是要我們跨過這道實際和理論之間的鴻溝。
認識與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時間和地點
時間:20xx年9月11日——20xx年9月13日
地點:9月11日上午八崗污泥處置廠參觀
9月11日下午馬頭崗污水處理廠參觀
9月12日上午五龍口污水廠參觀
9月13日上午柿園水廠參觀
二、實習目的
1、了解自來水廠,污泥處置廠,污水處理廠的相關工藝流程以及主要構筑物特點,為以后的專業課學習奠定基礎、
2、初步接觸工作環境,為以后進入社會打下基礎,積累一定的經驗、
3、掌握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聯系,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
4、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提高對本專業的興趣和熱愛程度,認識到本專業在社會生產生活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
三、實習要求
1、認識實習由教師負責統一安排實習單位,集中參觀、實習、
2、學生在實習期間,應嚴格遵守學校及實習單位的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
3、聽從實習單位、指導技術人員和指導教師的安排,虛心好學、
4、在實習單位要按指定路線參觀,不亂動設備(包括閥門、按扭等);注意人身安全,不依靠或攀爬欄桿,不靠近正在運轉的設備,不接近無安全防護的危險場所、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保密、保安規定、
5、舉止文明,體現大學生精神風貌、
四、實習準備
關注實習當天的天氣情況,做好防曬防雨工作、
查閱資料,初步了解相關工藝以及主要設備和原理、
五、實習內容
馬頭崗污水廠
1水廠概況
鄭州市馬頭崗污水處理廠位于鄭州市107國道以東,賈魯河以南,馬頭崗軍用機場以西,馬林支渠以北,用地不規則,是鄭州市繼王新莊污水處理廠、五龍口污水處理廠后的第三座污水處理廠、馬頭崗污水處理廠的二級出水直接排放到賈魯河,賈魯河是淮河的二級支流,其水體經沙穎河流入淮河、因此,馬頭崗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對改善淮河水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馬頭崗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近期)30萬m3/d,廠區總占地面積約458、4畝、20xx年9月動工建設,20xx年9月底建成通水運行,工程總投資6、94億元 污水處理采用UCT工藝,尾水經過紫外線消毒后排放、污泥處理采用機械濃縮、機械脫水、泥餅外運污泥處置利用廠,進行好樣堆肥作為沙化土壤改良土綜合利用、
1工藝流程
污水經總干管進入格柵間前池,分流后通過機械格柵除渣后進入集水池(機器間),經潛污泵提升后通過出水管排入出水池,最后經排水出水渠排入賈魯河內、
2構筑物特點
a粗格柵及進水提升泵房進水提升泵房由進水前池和集水池組成、在進水前池內設置了6道柵條間隙為20mm、柵寬為1、5m的鋼絲繩牽引式格柵除污機、 在集水池內設置進水提升泵,提升泵采用潛水排污泵,共設7臺潛水泵(5用2備,其中1臺庫房備用,土建設計為6個泵位) 、
b細格柵、沉砂池、進水計量槽細格柵采用轉鼓細格柵,共設置7套,轉鼓直徑1、8m,柵條間距6mm、
c初沉池:全廠共設4座直徑40m的中心進水、周邊出水的輻流式沉淀池、
dUCT反應池:全廠設4組UCT反應池,厭氧池總池容36480m3,缺氧池總池容39600m3,好氧池總池容153400m3(其中機動段為28950m3),總池容為229480m3、
d鼓風機房:全廠設1座鼓風機房,內設8臺帶有隔音罩的單級高速離心鼓風機(6用2備)、鼓風機進氣的取風口設計為高位取風,距室外地面12m,同時每臺鼓風機又設置了1套卷簾過濾器、鼓風機采用油冷卻、設計在側墻設置了8套軸流風機,在屋頂設置了4套屋頂風機,通過強制對流通風的方式對室內進行換風、
e污泥泵房:全廠設4座回流、剩余污泥泵房,與反應池一一對應、每座泵房設4臺污泥回流泵,采用潛水軸流泵、每座泵房設1臺剩余污泥泵,采用潛污泵、全廠冷備用1臺剩余污泥泵、在泵房前池內設1臺潛水攪拌器,防止污泥沉淀、
f二沉池:全廠設8座直徑為45m的二沉池,分為2組、 采用周邊進水、周邊出水的輻流式沉淀池、
g消毒單元:采用紫外消毒的方式,、2條渠道,安裝2個模塊組,每個模塊組含有32個模塊,每個模塊8根燈管,共512根燈管、
h出水計量:采用管道計量的方式,d2200mm的管道,設置出水計量井1座,內設可測非滿管流的超聲波流量計1套、
i初沉污泥泵房:初沉池的排泥方式為間歇排泥,單池每天排泥時間6~8h、全廠設置2座初沉污泥泵房,每座泵房對應2座初沉池、
j污泥濃縮脫水機房:污泥濃縮采用5套螺壓式污泥濃縮機(4用1備),每套濃縮機分別配套1臺進料泵和1臺出料泵、消化后的污泥脫水采用4套離心式污泥脫水機(3用1備) ,進出料泵均選用單螺桿泵、
k污泥儲罐:本工程共設4座鋼筋混凝土污泥儲罐,每天脫水后污泥(含水率80%)量約為350m3,停留時間24h,單座污泥儲罐體積為114m3、
m污泥消化系統:污泥消化采用二級中溫消化,工作溫度為33~35℃,攪拌采用沼氣攪拌方式、一級消化池加熱、攪拌;級消化池不加熱、攪拌、 全廠共設5座圓柱形消化池,其中4座一級消化池,1座二級消化池、
(二)八崗污泥處置廠
1、工廠概況
鄭州市污水凈化有限公司八崗污泥處置廠是“十一五”期間省、市重點工程,隸屬鄭州市污水凈化有限公司,是鄭州市創模工作及解決污泥二次污染和污泥資源化利用的環保工程、項目建設位于鄭州市中牟縣八崗鎮閆家村南,占地397畝,建設規模為日處理污泥600噸,生產輔助設施按總規模一次建設,生產線分步實施,先行實施日處理污泥100噸能力的生產線(廠房按300噸能力生產線一次建成),污泥處理工藝采用高溫固態好氧槽式發酵(翻拋加好氧堆肥)工藝、
2、工藝流程
污泥處理工藝采用高溫固態好氧槽式發酵(翻拋加好氧堆肥)工藝、
3、構筑物特點
主要構、建筑物和相關配套設施為:混料及好氧堆肥車間、秸稈存放及粉碎車間、風機房、生物濾池、變電所、綜合站房、消防水池、辦公樓、食堂宿舍、傳達室、地磅房、加油站、化驗室、裝載機、混料機、篩分機、翻拋機、風機(4個)等、在環保方面,考慮到污泥處置過程中出現的廢氣、廢水等影響環保的因素,設置了生物濾池、污水處理一體化系統等來處理污泥處
(三)五龍口污水處理廠
1工廠概況
五龍口污水處理廠位于鄭州市五龍口村,規模20萬m3/d,分期建設、一期工程規模10萬m3/d、20xx年1月投入試運行、污水廠總占地9、35hm2、設計概算投資為16471、89萬元、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采用改良氧化溝工藝,污泥處理采用濃縮脫水一體化處理,廠內預留污泥干化處置用地、
2工藝流程圖(污水處理區工藝流程,回用水區工藝流程)
3構筑物特點
污水處理區:
(1)粗格柵:去除直徑大于20mm的進水中的漂浮物,以保護水泵不受損壞,并減輕后續處理單元的負荷、
(2)進水泵房:對來水進行提升,用泵將來水提升至高位井,進水泵房設計遺留有二期的提升泵2臺的位置、
(3)高位井:這是全廠水位最高的位置,在隨后的工藝中,水的流向全是靠其自重流向后續處理過程,高位井為一、二期共用構筑物、
(4)細格柵:去除直徑大于6mm的懸浮物,由中心刮渣板刮取柵條框內攔截的柵渣,在垃圾撈出的過程中由螺旋細格柵中心螺旋對垃圾進行壓榨,并將壓榨干的垃圾通過無軸螺旋輸送器送至垃圾斗內,準備外用、
(5)旋流沉砂池:在水流保持一定的旋流流速情況下,利用離心力原理把比重大于2、65,,粒徑大于0、2mm的無機砂粒從污水中分離出來、
(6)配水井:均勻的給三個生物池配水,以實現三個生物池的進水量一致、
(7)生物池:生物池由厭氧池、前置反硝化池及氧化溝三部分組成、
(8)厭氧池:厭氧池有效容積2202 m3,有效水深6 m,平均停留時間1、59h,90%的進水進入厭氧池、
(9)前置反硝化池:前置反消化池有效容積1626 m3,有效水深6 m,平均停留時間1、17h,10%的進水進入前置反硝化池、溶解氧控制在0、3—0、5之間、
(10)沉淀池:采用中心進水周邊出水的輻流式沉淀池
(12)回流污泥泵房: 3個沉淀池沉淀污泥通過虹吸式刮吸泥機排出至回流污泥泵房,同時利用潛水泵把污泥提升到配泥井,由配泥井平均分配至生物池前置缺氧池,進行回流污泥反消化、
(13)配水井:均勻的給三個生物池分配回流污泥,以實現三個生物池的回流污泥量一致、
(14)鼓風機房:為使生物池提供足夠的空氣,使生物池的混合液保持一定的溶解氧,從而為微生物提供一個合適的條件,以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
(15)脫水機房:通過污泥的濃縮脫水,使污泥的'體積大大較少,方便污泥運輸及處置、
回用水區:
(1)提升泵房配水井:將污水處理二級處理系統滿足回用水處理進水水質的出水優先輸送至回用水處理工段,保證回用水區的水量,其余的出水排放至五龍口明渠、
(2)提升泵房:將污水處理二級處理系統出水及V型濾池反沖洗廢水經潛水泵一次提升至回用水處理構筑物,進行深度處理,滿足后續處理流程的要求、
(3)反應沉淀池:包括靜態反應混和器、小孔眼網格反應池和平流沉淀池、
(4)V型濾池: V型濾池采用均質深層砂濾料、截污能力強、濾速高、出水水質好且穩定、反沖洗方式為氣水反沖加表面掃洗,沖洗效果好、運行周期長、省水省電、單池進、出水設置堰板,使各池進水均勻,進出水不受其他單池的影響,濾池出水管設有調節閥門,可方便的實現達到恒位、恒速過濾、此種池型自動化程度較高、
(5)反沖洗泵房|鼓風機房:提供V型濾池反沖洗的水源,通過氣沖—氣水沖—水沖加原水水平掃洗的方式,使濾料除去污垢、
(6)清水池:調節容量池、
(7)送水泵房:將處理后回用水輸送至金水河,并向廠內提供自用水、
(8)廢水池:濾池反沖洗排水進入廢水池,通過泵提升回流至提升泵房、
(9)加藥間:主要是配置凝聚劑,為小孔眼網格反應池提供凝聚劑、
(10)加氯間:主要是配置消毒劑、
(四)柿園水廠
1工廠概況
1954年建成的柿園水廠,是該市建廠最早的水廠,柿園水廠位于鄭州市西郊西流湖湖畔,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整個廠區地勢平坦,向市區的自然坡度為千分之五,極具供水優勢、柿園水廠是鄭州市最大的凈水廠,擔負鄭州市京廣鐵路以西的城市供水任務,占全市供水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廠區占地面積為14萬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2486萬元,職工399人,供水能力達38萬立方米/天、經過柿園水廠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廠區已建設成為一座清潔、優美的花園式供水基地、
2工藝流程
3構筑物特點
(1) 進水處加藥(聚合氯化鋁),作用是使有機物與雜質形成大的顆粒、沉淀,再經過靜態混合器使藥劑與水充分混合、
(2) 混合井 直徑為8m,通過水流的紊動與循環使藥劑與水流充分混合,分別流入南、北兩個沉淀池、
(3) 反應池和沉淀池 在反應池中形成礬花顆粒(比重大),反應池中的藻類和底部基泥1年清洗4次,方法是用水槍沖洗后通過管道流出、利用宏吸原理排除污染,分格板反應池和平流反應池兩種、沉淀池中的污泥來回排泥車進行定期清理,沉淀池水深5m,長96m,可去除80~90%的雜質、
(4)過濾池 作用:除去細小雜質、共有12個過濾池、24個單池、過濾池底部鋪有單層晶質石英砂,用來除去細小雜質,水面的藻類定期打撈、為了保證過濾池的正常工作,每天清洗一次,從下往上由鼓風機和從水泵中抽取的清水進行沖洗,沖洗后的水從排水槽中流出、
(5)加氯班 氯氣能夠穿透細菌的細胞壁,破壞細菌內的酶,從而殺死細菌,由加氯機添加、由于氣態氯與液態氯的 體積比為470倍左右,故而使用的是液態氯、加氯的方法是先是液態氯與少量的水混合均勻,然后再通過管道添加到水中,可以在沉淀前中后三點處進行添加、
( 6) 清水池 柿園水廠的清水池共有3座且均為全封閉、半地下形式的,水深為4、3~4、5m,總蓄水量為3、5W立方米,清水池上面的草坪有可以起到美化的效果、在草坪的中央有一些藍色的通氣孔,一保證水的質量、
(7)送水泵房 送水機器最大功率為560KW,最大總送水量為3170立方米,揚程為47m、從清水池吸水的管道直徑為600mm,送水管網的管道直徑為800mm,1m、泵是以并聯方式工作的,其中1臺向備用水庫中送水,其余的則是往送水管網中輸送飲用水、
六、收獲與體會
雖然這次的認識實習只有短短的一周半,可是我卻受益匪淺,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首先,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以及工廠講解員的講解,我們接觸到了很多新鮮的知識,例如各種工藝流程及設備,構筑物的特點及用途,擴展了知識面,同時也提高了對這門專業的興趣和熱愛程度、
其次,通過這次認識實習,我認識到了要想從事一名專業的工科人員,我們必須在生活中養成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處事習慣,并扎實地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校大學生學好本專業課程,當然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理論聯系實際,不能一味地鉆研書本,要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因為這為我們以后的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最后,我也認識到我國水資源的緊缺,并且現如今在城市到處都是排放污水的廠房,人們對于水也是不加愛護,浪費水資源的事件時有發生、我們作為未來的水處理工作者,應該以身作則,節約水源,不浪費每一滴水,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開始做起、
認識與實習報告 篇3
摘要:為了更好的認識與了解專業知識,并拓展實際的知識面,我們先后參觀了高新電廠與供熱公司,武漢鍋爐廠,武漢汽輪機廠和華能陽邏電廠。通過對以上各廠的初步認識,加深了對電廠及其相關行業的了解,并對其廠內設備有了初步認識。
一、前言
進入大學三年級,我們將開始學習專業課,開學的前三周,便是認識實習。認識實習其實也不能完整的學到一些專業知識,但是作為一次大學生與實際環境的直接接觸,而且是第一次,必將對以后的專業學習乃至個人發展都將有所幫助。于是,我們就先后來到了武漢高新電廠與供熱公司,武漢鍋爐廠,武漢汽輪機廠和華能陽邏電廠實習,其實從真正的意義上講,就像華能陽邏電廠的游立言工程師所講,這短短的參觀也就僅僅是參觀而已,談不上實習,但是就當作參觀,也未必不可,而且對我們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從小到大一直是與課本打交道,這次能直接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當然是不能錯過,而且要好好的把握。
雖然只經過短短的參觀認識,但是經過各電廠的介紹得知,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半個世紀中,中國的電力工業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到XX年12月底,全國裝機容量以突破5億千瓦,無論在裝機容量還是在發電量上都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特別是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電力平均每年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7GW,使長期嚴重缺電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緩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得到了基本滿足。
但是,我們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全國發電設備平均年利用小時逐年下降。其次是我國的人均用電水平底,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大約是加拿大的1/20,美國的1/4,法國的1/8,全國至今還有上千萬人沒有用上電,而且近幾年中國電力供需十分緊張,不少地區拉閘限電,可見,電力的發展還遠遠不夠。
二、對火電廠的總體認識
第一次來到的就是武漢高新熱電廠,當天上午,廠內工人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電廠的基本歷史,還有就是發電的基本原理。然后我們就在一師兄的帶領之下去參觀了電廠的各個部分。電廠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嘈雜,環境極為惡劣(至少對于我來說是這樣的),對于師兄的介紹,講解,如果站在一米外幾乎就聽不到說什么,很不幸,在廠房內,我沒有能靠近師兄,當然也就不知所云,不過還好,經過了嘈雜的廠房后,我們來到了中央集控室,這里可以說是電廠里面環境最好的工作場地,沒有房外的灰飛煙饒,沒有機器的轟轟隆隆,而且沒有外面的酷熱,估計在這里面工作的職工的薪水也是最高的吧,后來問了師兄,果然是差不多。在集控室,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門對面的一排機器,上面布滿了紅線,紅點,還有一些綠色的(我是基本上看不懂的,只能從表面上看看其電路圖),據介紹就是控制電廠的機器裝備等等的電路圖,現在基本上都是自動化了,室中心的幾臺計算機就是對他進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員的人數只需要幾個了,只要控制計算機就可以確保機器的正常安全運行,比起原來的舊電廠,現在的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電廠的技術人員越來越少了,當然對他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直接帶來的就是效益的越來越好了。
這一點在陽邏電廠也可以鮮明的看得出來,我們在游立言工程師的導引之下,穿過了電廠的廠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機器設備之外就沒有什么其他的,很難看到一個工人,偶爾看到的是幾臺可控機器,據游工介紹,只需要工人在上面設置好程序就可以不管了,機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觀測,所以只要電廠運行出了問題,就可以馬上得知,一個電話過去,維修的就馬上過去,使之盡快得到解決。
談到自動化,我們在武漢鍋爐廠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在汽包制造分廠,汽包的一些輔助制造,比如汽包上面的鉆孔,焊接等全部是自動進行,只要技術工人根據制造要求事先設計好程序,然后開動機器即可;在管子分廠,無數支管子的生產,如果僅僅是人為的打磨,那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樣的,所以當然也利用機器的自動作業,工人只需要注意機器就可以了。對于鍋爐,他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水冷壁。水冷壁就是由許許多多的管子并排組成,管子之間都是焊接著,這些焊接也是有機器的自動完成,每次并排幾只管子,調整好之間的位置,然后就是自動工作了。
現在火電廠的自動化程度都很高,人員數量必然就會減少,使得對工作的質量就會提高。據了解,火電廠的職工一般是五班三倒或者是四班二倒或者還有其他的,反正就是采用的輪流制度吧,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連續12個小時,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必須嚴密注視著計算機,確保異常情況的出現能夠被立即發覺;對于維修方面的,工作時間有有些不同,有一種開玩笑的說法,說維修工個個都患有“電話恐懼癥”,只要電話一響,多半認為就是要工作了——電廠某些設備需要維修了,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必趕赴現場。當時我們聽起來都很驚訝,心底里自然就想以后自己不要從事這種工作了,但是,中國有一句諺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如果以后真的是從事這種工作,當然是不會抱怨,更不會推卻的了。但是話說回來,現在的科技如此發達,機器設備哪有那么容易壞掉呢,所以維修工人的情況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艱難。總之,在電廠工作的時間概念與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會按照正常的星期計算,也不會有正常的“黃金周”,人家最閑的時候就是電廠最忙的`時候,盡管如此,但是我認為這也沒什么的,還不是都在地球上工作。
火電廠比起水電廠,它的地理位置那是熱鬧得多。一般在城市的周邊建立火電廠,比如這次參觀的高新電廠與供熱公司和華能陽邏電廠,一個在武漢的關山二路,一個在武漢新州區的陽邏,都離武漢市中心很近。這是因為火電廠與水電廠不同,他不需要依賴于特別的地理環境,理論上講,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火電廠。建在城市周邊,為城市的輸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不用拉很長的輸電線,也不用超高的輸電電壓,這在輸電成本上有巨大的節約,另外對城市的供電也很方便。
這次認識實習涉及到電廠的方方面面,當然也不會錯過職工住宿薪資方面的問題。對于住宿,那是肯定很好的。游工介紹,陽邏的工人是住在武漢的竹葉山,如今,那可是武漢的繁華地帶;高新的住在雄楚大街,也是黃金地帶,都住的不錯,那也是理所當然,誰讓電廠的經濟效益這么好?對于薪資方面,我沒有顧面子,問了一些,但是幾位都沒有正面回答,但從住宿的介紹以及他們的表情看來(我觀察了一下),應該還不錯,這也是事實吧,當代的中國正在崛起,經濟正在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長,電力就是其中的最根本的基礎保障,作為電力的源泉,電廠肯定是扮演著大佬的角色。
總之,火電廠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工作環境不怎么樣,工作時間不合大流,工作地點靠近城市,工作待遇還算不差,對國家的貢獻無人能替,還有著巨大的發展!
三、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
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實質上是四個能量形態的轉換過程,首先化石燃料的化學能經過燃燒轉變為熱能,這個過程在蒸汽鍋爐或燃汽機的燃燒室內完成;再是熱能轉變為機械能,這個過程在蒸汽機或燃汽輪機完成;最后通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
火力發電廠的原料就是原煤。原煤一般用火車運送到發電廠的儲煤場,再用輸煤皮帶輸送到煤斗。原煤從煤都落下由給煤機送入磨煤機磨成煤粉,并同時送入熱空氣來干燥和輸送煤粉。形成的煤粉空氣混合物經分離器分離后,合格的煤粉經過排粉機送入輸粉管,通過燃燒器噴入鍋爐的爐膛中燃燒。
燃料燃燒所需要的熱空氣由送風機送入鍋爐的空氣預熱器中加熱,預熱后的熱空氣,經過風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機作干燥以及送粉之外,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燒器進入爐膛。
燃燒生成的高溫煙氣,在引風機的作用下先沿著鍋爐的倒“U”形煙道依次流過爐膛,水冷壁管,過熱器,省煤器,空氣預熱器,同時逐步將煙氣的熱能傳給工質以及空氣,自身變成低溫煙氣,經除塵器凈化后的煙氣由引風機抽出,經煙囪排入大氣。如電廠燃用高硫煤,則煙氣經脫硫裝置的凈化后在排入大氣。
煤燃燒后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會因自重從氣流中分離出來,沉降到爐膛底部的冷灰斗中形成固態渣,最后由排渣裝置排入灰渣溝,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場。大量的細小的灰粒(飛灰)則隨煙氣帶走,經除塵器分離后也送到灰渣溝。
鍋爐給水先進入省煤器預熱到接近飽和溫度,后經蒸發器受熱面加熱為飽和蒸汽,再經過熱器被加熱為過熱蒸汽,此蒸汽又稱為主蒸汽。
經過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輸送和燃燒、蒸汽的生成燃物(灰、渣、煙氣)的處理及排出。
由鍋爐過熱氣出來的主蒸汽經過主蒸汽管道進入汽輪機膨脹作功,沖轉汽輪機,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從汽輪機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結冷卻成水,此凝結水稱為主凝結水。主凝結水通過凝結水泵送入低壓加熱器,有汽輪機抽出部分蒸汽后再進入除氧器,在其中通過繼續加熱除去溶于水中的各種氣體(主要是氧氣)。經化學車間處理后的補給水(軟水)與主凝結水匯于除氧器的水箱,成為鍋爐的給水,再經過給水泵升壓后送往高壓加熱器,偶汽輪機高壓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熱,然后送入鍋爐,從而使工質完成一個熱力循環。
循環水泵將冷卻水(又稱循環水)送往凝結器,吸收乏氣熱量后返回江河,這就形成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在缺水的地區或離河道較遠的電廠。則需要高性能冷卻水塔或噴水池等循環水冷設備,從而實現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
經過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熱能轉換為機械能,電能,以及鍋爐給水供應的過程。因此火力發電廠是由爐,機,電三大部分和各自相應的輔助設備及系統組成的復雜的能源轉換的動力廠。
四、火電廠的主要設備
火電廠主要由三大設備組成:鍋爐,汽輪機和電機。這次的認識實習主要認識的是鍋爐與汽輪機。
4.1 鍋爐
4.1.1在高新電廠與供熱公司,武漢鍋爐廠和華能陽邏電廠中,我們先后都認識并且初步了解了普通的鍋爐,火電廠中鍋爐完成就是通過燃燒,把燃料的化學能轉換成熱能的能量轉換過程,鍋爐機組的產品就是高溫高壓的蒸汽。在鍋爐機組中的能量轉換包括三個過程:燃料的燃燒過程、傳熱過程和水的汽化過程。燃料和空氣中的氧,在鍋爐燃燒室中混合,氧化燃燒,生成高溫煙氣,這個過程就燃燒過程。高溫煙氣通過鍋爐的各個受熱面傳熱,將熱能傳給鍋爐的工質——水。水吸熱后汽化變成飽和蒸汽,飽和蒸汽進一步吸熱變成高溫的過熱蒸汽,這就是傳熱與水的汽化過程。
4.1.2關于鍋爐中使用的水,經老師介紹,極為純凈,樂百氏純凈水號稱經歷了27層過濾,但在鍋爐水面前只是小兒科,因為鍋爐水比它純凈許多。實習中認識到,鍋爐的給水先進入后自下而上流動,經加熱后進入汽包然后就降到水冷壁的下聯箱,在進入水冷壁。在水冷壁中部分水變成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內分離,其中水繼續留在汽包內進行下一輪循環。
4.1.3 鍋爐使用的均為煤。是熱電廠的原料。在陽邏電廠,游工帶我們參觀了堆每場,我沒法形容,但我要說那是親眼目睹的最多的一次,遠遠看過去,根本不能猜出來那就是煤,因為看起來它就是一座墨色的山。電廠對煤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電廠一般采用的是煤粉爐,其原因是煤粉流動性好,可充分燃燒,使用之前,利用熱空氣噴入爐膛與空氣充分混合,在爐內作懸浮燃燒。高新電廠的師兄介紹說煤粉的細度不到頭發絲大,主要是為了提高燃燒效率。如今的環境問題突出,嚴重阻礙了人類的發展,所以在熱電廠中,廢氣物都要經歷嚴格的脫硫后才能排放。
4.1.4 實習期間在電廠中聽到最多的關于鍋爐方面的當屬汽包。幾經詢問和看參考書,才明白汽包的大致情況。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其中的汽水混合物分離,蒸汽從汽包頂部引出,經加熱到額定溫度后送到汽輪機中做功,而水則繼續留在里面進行下一次循環。這就是自然循環鍋爐。
4.1.5 在參觀高新電廠的時候,說實話,并沒有認識到什么是鍋爐,在武漢鍋爐廠,又沒有成品(都是鍋爐的各個部分,沒有組合),所以還是沒有弄清楚,直到在陽邏電廠,在游工的解說下才明白那方形的就是,據說有六十多米高,周圍有許多水管,也就是水冷壁。游工告知,鍋爐一般是吊著的,這點很多人不明白,如此巨大的東西為何要吊著?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應付鍋爐的熱脹冷縮。
4.2 汽輪機
實習中在電廠內并沒有直接看到氣輪機,但是在武漢汽輪機廠卻很好的了解了氣輪機。首先見到的是葉片,只有三十厘米左右長,寬度也只有十多厘米,當時感覺很小,很不可思議,這么大的電廠怎么會是如此小的葉片,與我想象中的比起來小得多(我想象中的至少有一米多長),于是就問解說工人,她的回答是“有大有小”,僅此而已,再問也就是這些,這令我很失望,但是沒有辦法,我在最后面,距離前面的解說工人太遠了,不過還可以接受,因為這個物質世界總是優劣并存嘛。然后就看到了一個長長的,中間纏著鋼鐵的東西,中間的鋼鐵還有六個對稱的槽,很自然,這就是轉子了,聽另外一個解釋,六個槽就是為了繞線圈用的,共三組,在定子中間飛速旋轉,作為導線切割磁感線而發電,這個原理很簡單,從初中學到高中再學到了大學,現在總算學到了實際。下一個就是定子了,定子很大,直徑差不多三米,外面很光滑,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小的片狀東西,聽說就是磁鐵,外面還有些玻璃窗,應該就是供觀察或維修的吧。
汽輪機是電廠的一大部件,他是將蒸汽的熱能轉變為旋轉機械能的設備。目前國內的氣輪機代號為:
代號
類型
代號
類型
N
凝氣式
CB
抽氣背壓式
B
背壓式
H
船用
C
一次調節抽氣式
Y
移動式
CC
兩次調節抽氣式
五、總結
這次實習認識到了許許多多的實踐知識,第一次直接面對電廠極其相關行業的制造廠,了解了火電廠的大致情況。在當今的這個經濟迅猛發展中的中國,電力有著起不可動搖的地位。而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給各個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與發展,當然也包括熱力發電廠。僅就高新電廠與供熱公司與華能陽邏電廠的裝機容量相比而言,相差巨大:
高新電廠與供熱公司
華能陽邏電廠
2.5萬kW
2臺
30萬kW
4臺
60萬kW(正在啟動)
2臺
100萬Kw(計劃)
發展大容量的機組正成為一種趨勢,這樣才能更好的利用資源,并且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用電需要。
參考文獻及參考文獻
1 華智明 電力系統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XX
2 劉玉銘 火電廠設備概論 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 1995
3 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 鍋爐及輔助設備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XX
4 電力工業部電力機械局等 火力發電廠設備手冊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認識與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認識與實習報告06-07
認識實習報告05-06
認識實習的報告05-28
認識實習報告08-31
管理認識實習報告09-10
認識物流實習報告10-20
工地認識實習報告08-19
認識實習實踐報告12-19
工廠認識實習報告11-02
建筑認識與實習報告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