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職業規劃職業規劃3篇
歲月流逝,流出一縷清泉,流出一陣芳香,我們又將迎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我想是時候好好地做一份職業規劃了。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質量的職業規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職業規劃職業規劃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1
國內某所著名高校曾在某一級新生中抽出了1400人作為調查樣本,數據顯示,考生對所報學校和專業的了解程度不容樂觀:僅2.1%表示“非常了解”,“不太了解”的占35.5%,甚至有10%左右的學生表示“完全不了解”,48.6%的學生表示,如有機會會考慮換專業,此外66.1%的學生將“學校的知名度”作為填報志愿時的第一考慮因素,高考志愿,“知己”的前提是職業規劃。
國內一所教育研究院也曾對6萬多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57.8%的大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70.5%的學生表示希望改變專業。
緣何出現這么多考生對所選專業不滿意呢?歸根結底是因為考生在選擇院校和專業時,不清楚自己究竟將來想做啥,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如果在報考院校和專業時,能適當為自己做一下未來的職業規劃,相信上述的調查可能就是另外一種結果。
什么是職業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就是指結合自身條件和現實環境,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制訂相應的培訓、教育和工作計劃,并按照生涯發展的階段實施具體行動以達成目標的過程。職業生涯貫穿著人的一生,因此,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就是為自己繪制未來理想的藍圖,職業生涯規劃《高考志愿,“知己”的前提是職業規劃》。如果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之前能夠適當地做職業規劃,那么在志愿選擇上將更多地避免盲目,效率與效果將大大提高。
“沒有最好的專業,只有最適合的專業”。這是考生選擇專業最基本的原則。填報高考志愿,是每個考生職業生涯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醫生、藝術家、法官等職業,必須要以大學所學專業為基礎。其他專業的畢業生,雖然也有改行的,并且其中也不乏成功人士,但這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實現的。相反,比爾·蓋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成功對考生則有更大的啟示。因此,考生應盡可能實現高考志愿、專業學習、就業和事業的統一。
如果想成為一名醫生,但去學機械行不行?大家都知道問題的答案。然而許多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卻在做著類似的事。填報志愿的考生基本上有三種。第一種,不知道自己將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第二種,認為自己知道將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第三種,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大多數考生在考大學甚至考研時都沒有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或者考慮得非常粗糙。比如,希望自己將來有高收入,希望將來能做開心的事情,希望將來能有時間到世界各地旅游等等。這樣的一些想法,實現起來比較困難,或者說很難確定下一步自己該做什么。其實考慮將來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怎么樣才能成為那樣的人,什么時候達到目標,該上什么樣的`學校,什么樣的專業等等,這些問題,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也是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
弄清自己將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很重要
怎么做職業規劃呢?簡單地說就是弄清楚自己將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將來適合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想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具體應該怎么做?
許多網站和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機構都有相應的技術可以為同學們進行職業測試,有些技術經過廣泛的應用,已經比較成熟。舉例來說,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當今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性格測試工具。它已經被翻譯成近20種世界主要語言,每年的使用者多達200多萬。如果在正規的具有職業MBTI施測師資質的指導下進行測試,將會使被測者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對自己性格以及對未來職業發展方向的了解,說到底就是不斷引導人們探索自我、進而認清自我的本來面目,以此在工作之前或者工作之中能更好地選擇和把握自己的未來。
既然職業生涯貫穿著人的一生,那么就不像許多高中生理解的那樣,等我上了大學再考慮。因此,筆者特別希望高中生能夠嘗試去做職業生涯規劃,盡早了解自己的特點,掌握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最佳路線。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2
我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20xx年,就已經站在20xx年最后一個月。今天聽到一個朋友發出一句感慨,時間過得真快啊,不知不覺又要老一歲!
按照自己的習慣,又到了總結的時候。因為自己始終認為,一個成功的人之所以獲得成功,很大程度是上由于他們善于傾聽,善于總結自己,而且是一個從不抱怨、不埋怨的人。當然我不是成功的人,但是,我還是想以成功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呵呵。
掐指一算,自己已經從事五年多的職業規劃咨詢工作,每天很忙碌,已經積累了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內外兩千多個完整咨詢案例。按照統計學的原理來講,自己將很難離開這個職業,一方面是發覺自己確實喜歡上了這個職業,不再想做別的行業。
另一方面是因為這是確實一個毫無止境的行業,廣博的知識面會讓自己越來越覺得自己淺薄,越發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和動力,讓自己永遠都有學習的動力。我想,正是因為自己對工作充滿了敬畏,所以才會如此認真和堅持。
當我開始寫職場文章的時候,我發現我和其他很多寫職場文章的人一樣,喜歡對職場新人說教或指指點點,但實際上,職場中的惶惑和困惑是貫穿每個人職業生涯的始終。一般來講,常見的職場困惑大概有這么幾個坎——工作1年、工作3年、30歲前后、45歲前后。
工作1年的時候面對的是不確定自己的方向以及不知道該從哪些方面提升自己;工作3年的時候會覺得所處崗位的工作已經熟練,不再有挑戰;30歲前后面臨成家之后的生活壓力,下面有更年輕力壯的新人,上面有依然能干活的40余歲領導及專業人士;45歲前后,開始面臨更年輕人員的挑戰,以及可能永遠達不到自己期望的那個高度的現實。
職業規劃在中國是一個不成熟且兩極分化的行業。認同的人覺得很有必要,并且越早規劃越好。不認同的'人覺得就是職業規劃就是一群騙子忽悠人的把戲。
最終,讓自己有勇氣寫出來的原因在于,自己作為一個親歷者,比一般的專欄作家更有發言權,畢竟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不存在虛構。同時,自己并不認為職業規劃的核心在教別人如何成功,也就不存在誰忽悠誰。所以,把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或者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與大家分享。同時,我也會努力照我自己所說的去做,并且期望成為一個成功的實踐者。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僅此而已。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3
第一階段:校園階段(畢業前1年-1.5年)
很多人的職業規劃是到了工作以后才開始進行的,其實,這樣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凡是工作過的人,都有一個體會,就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會影響到5-XX年的發展軌跡,甚至會對一生產生影響。因此,選擇一份合適的工作作為起點,是必須要在校園內思考清楚的問題。
由于中國的教育基本是理論教育,大家在工作前的實踐能力大多比較弱,固然有其不足,但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可塑性比較好。可塑性好代表了選擇的余地可以很大,因此,大家在選擇第一份工的時候,要充分結合自己的教育背景、個人能力、興趣愛好、長期目標等等,作出理性的決策。
軟件測試,特別是黑盒軟件測試是一種入門起點較低、上手迅速、且發展空間比較大的職業,因此,對于很多學生而言,作為進入it就業的初級崗位,是非常合適的。
校園階段的規劃,主要是選擇大的入門方向,當然,此時也可以給自己一個長期的目標,但是不必規劃過細,因為,在沒有入行前,一切都還未知,把握好路線即可。
第二階段:入門階段(入行后3個月-1年)
對于剛剛入行的新人,這個時期是一個全面熟悉期,最能夠學習到新的知識,也最有拼搏的熱情和動力。建議大家可以借著這股沖勁,盡可能了解所在領域的全貌,了解各個主要分支的內容、特性、優勢、局限性等等,并考察自己當前的工作環境,結合個人匹配程度和興趣愛好,根據前述內容調整自己的規劃。
對于測試行當而言,技術方面一般有幾類:黑盒測試、白盒測試、自動化測試、測試工具、專用業務技能等;相關的'管理方面一般有:測試管理、質量管理、項目管理等。
面對上述形形色色的方向,建議大家可以都稍稍了解下內涵,然后確定1-2個,作為中長期的主攻方向,達此標準,基本已經實現了入門,至于能否進得廳堂,就要看后期的努力了。
第三階段:提高階段(入門后3年-5年)
對于入門后選擇管理還是選擇技術,其實這種問題,是無可無不可的,關鍵是看對自己的長期的定位了。不過,我個人建議當前階段還是技術為重吧。畢竟,在一個技術環境中,要做好管理,沒有扎實的基礎,也難服眾嘛。
本階段是人最容易懈怠的階段。畢竟,剛剛入行的熱忱早已被日復一日的繁復工作給冷卻,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勝任本職,對于大多數人而言,絕不是問題。家庭、娛樂方面開始占據了業余生活的主流。可是,畢竟大家還很年輕,大多數人此時也不過20多歲,就此懈怠也是非常可怕的。因此,有規劃的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在這個時候尤為關鍵。
提高是要提高的,但是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也沒有必要很拼搏,此時處在一個比較穩定的職位上的你,可以考慮進行細化自己的中期規劃了。根據選定的方向,制定一個自我提升的計劃,并定義好自我檢查的里程碑(譬如:每個季度或半年算一個階段),每天或者每周,有規律的學習一點即可。抱定一個目標--“每天進步一點點”,幾年一大成不是問題。
我個人是反對急功近利的,傾向于穩打穩扎,這個階段忌做“萬金油”,而應努力成為有一技之長的“專家”。
對于選擇做技術的人而言,這個階段的達成標準,一般至少要能夠熟悉你所選技術方向的大多數技術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嘛,雖然把握全局的能力是必要的,但是作技術而言,倘若不能鉆的很細很深,恐怕也很難以高手自居吧。
對于選擇做管理的人而言,我個人傾向是:此階段接觸管理的理念,并可以介入管理,但是此階段不宜全面進入管理(除非你有更深層次的考慮,可以不去穩打穩扎)。學習管理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其實管理更多一種思維和做事的方式,這門學問很深入,也不像技術,會不會是那么的顯著,因此,建議多看多學,取長補短,并努力形成自己的做事風格。高級軟件測試工程師,測試組長等,都是不錯的含有技術特征的管理職位,此時的你應該能夠勝任于此。
這個階段的達成后,你也可以躋身老手行列,不必為求職犯愁,你應該可以很容易跳槽或時不時被獵頭騷擾下,達成此階段,你要做更深入的規劃。
第四階段:升華階段(老手后5年-XX年)
此時的你,即將步入中年,不論是曾經專注技術還是偏愛管理的,都面臨著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你不可能像年輕人一樣整天拼搏了,你需要穩定,因此,不能頻繁的跳槽,建議考慮比較正規且有潛力的企業,要考慮給自己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
正因為有前期的細節的背景的支撐,此時,你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宏觀把握能力。哪怕做技術的,也要考慮適當的轉型管理(中國特色是:工程師很難超過35歲的,一般人到了30歲不是轉管理就是轉商務了)。當然,一般人是技術做得越好,管理的時候,越容易切中項目要害。但是,對于從技術上來的人,關鍵是要開始培養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此階段的關鍵是,需要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風格,具備協調并行事務的能力。
當然,純管理和技術型管理還是有所區別的。對于純管理的人,熟練應用管理的科學理念,形成自己的風格尤為重要。純管理的測試經理人,不僅僅可以做好測試方面的管理,其實也可以做好項目甚至其他的管理。其實,不管管理的對象是什么,它們的管理理念還是相通的。從測試管理中摸索出來的很多經驗,可以很好的推廣于其他的管理領域。而對于技術型管理的人,主要是帶好技術團隊,同時,不斷補充新的技術知識,跟緊技術潮流。此時的你,有強大的技術背景支撐,不需要過分鉆研細節,只需洞察核心,合理安排好你的團隊成員即可。
這個階段,也可能少數的人會選擇離開具體的企業,而開始從事測試咨詢,那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嶄新開始,也必須有前期的積累方能勝任。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相關文章: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09-08
新人職業規劃職業規劃12-28
有關職業規劃職業規劃文檔06-04
職業規劃05-15
應屆生職業規劃職業規劃11-17
留學職業規劃職業規劃三篇07-10
留學職業規劃職業規劃集錦9篇07-10
精選留學職業規劃職業規劃四篇07-10
做好職業規劃09-28
實用的職業規劃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