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職業規劃職業規劃集合4篇
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我們又將開啟新一輪的工作,我們需要好好的進行職業規劃了。職業規劃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職業規劃職業規劃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1
9月20日下午,信息與統計學院在學院會議室舉行了第四屆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初賽。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張慧老師和輔導員蘇農老師擔任本次比賽的評委。
參加本次比賽的隊員主要由該學院的xx級、xx級、xx級的同學組成。隊員們在進行比賽時,結合PPT演示文稿,充分發揮出個人主觀能動性,并根據自己的職業價值觀,綜合分析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確立一個符合自己現實情況的未來自我規劃方案。本次比賽作品形式多樣、風格各異,有著明確的自我分析、目標分析,能結合隊員們自身所處的環境設立合理的職業目標,表現了同學們對未來藍圖的認真規劃,也體現同學們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整個比賽過程緊張有序,隊員們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作品整體結構完整性、邏輯清晰、條理清楚、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職業生涯目標制定的貼切合理,得
到了評委們的一致好評,充分體現出隊員們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綜合能力。本次比賽的成功舉辦有力地傳播和普及了職業規劃理念,引導同學們學會科學定位自己的發展方向,通過對自身性格、興趣、特長以及所處環境的客觀、全面分析,充分認識自我、認清環境,積極應對社會就業形勢變化,幫助同學們樹立職業規劃意識、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對同學們擇業、就業具有積極的作用。
----------統計1041班黃家千 20xx.9.20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2
面對當前大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生涯缺乏長遠的規劃和針對性的準備,對社會就業方面的.具體情況缺乏切身的體會,導致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失去對未來的追求,在學院黨總支書記和學生科老師的親切指導以及學院各部門大力配合下和就業協會理事、干事的共同努力下,麗水學院藝術學院在 20xx4月20日舉辦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決賽晚會。本次活動圓滿結束,現將具體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活動目的
為了幫助廣大同學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動力,樹立和提高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和能力。創造一種學校和社會相結合的互動模式,給廣大同學提供一個認識社會、認識職場的機會,為了傳播和普及職業規劃理念,引導學生自覺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成才觀、擇業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學風,不斷提高就業技能。
二:活動時間
20xx月20日晚上6點40分
三:活動地點
xx學院音樂廳
四:活動對象
藝術學院所有非畢業班學生
五:活動主題
“夢想從這里起航”
六:活動安排
晚會時間:20xx年4月20日晚
晚會地點:藝術學院音樂廳
邀請評委: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丁順漢 藝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陳樂燕
藝術學院教務科主任雷春能 藝術學院學生科科長汪漾
藝術學院分團委書記朱君超 以及藝術學院的其他老師
邀請嘉賓:藝術學院社聯常務主席以及其他成員 藝術學院各社團會長及學生會干部 就協總會會長和副會長和各就業分會的代表
晚會流程:1:主持人開場
2:主持人介紹到場評委
3:選手依次進行PPT展示并答辯
4:晚會過程中邀請音樂系同學表演節目
5:比賽結束,請指導教師總結
6:宣布比賽結果
7:合影
8:活動結束后工作人員整理場
晚會對象:進入決賽的10為選手
七:主辦單位:藝術學院
承辦:藝術學院大學生就業與職業發展協會
八:獎項設置:一等獎1名 二等獎2名 三等獎3名 優勝獎4名
九:晚會欣賞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3
職業規劃師是針對于有職業困惑,或者面臨就業的人而言的,相當于擺渡人,幫助求職者找到走出職業困惑的方法和途徑,職業規劃師——“擺渡人”角色有機會。在西方,職業規劃與職業指導被視為“積極勞動力市場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發達國家一項非常普及的教育內容和成熟的咨詢服務業,每3000名求職者就有一名職業規劃師提供服務。而與專業心理咨詢師相似,在我國這個行業面臨著巨大需求與供應缺口。
“第一次就業調查”結果,33.2%的人先就業后擇業,1/3以上的人把第一份工作當成跳板。而在尋找第一份工作時,26.4%的人完全沒有考慮過職業規劃問題。據專家介紹,大學生是目前國內對于職業規劃需求最強的群體,就業參考《職業規劃師——“擺渡人”角色有機會》。另一個大的需求群體則是已經擁有工作經驗,但是面臨職業困惑的白領、金領,比如已經擁有豐富經驗的高端的職業經理人。
據悉,成為一名職業規劃師,需要經過相關培訓認證。目前,在國內相關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大致分為幾個方面:一是“職業指導師”培訓認證,主要針對下崗再就業,大約有2萬至3萬名從業人員;二是就業指導老師培訓,主要針對大學就業指導人員。三是美國咨詢師認證管理委員會NBCC推廣的唯一一個相關全球性認證體系:全球職業規劃師(GCDF)。GCDF于1997年推出,目前在20多個國家推廣實施。20xx年,GCDF項目正式登陸中國,到目前為止,中國獲得GCDF認證超過600名。
全球職業規劃師主要服務于高校、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社會人才服務機構。持證人員也將5年獲得一次復審。目前獲得認證的約有2/3強的人在做相關工作,只有1/5強的人從事專職職業咨詢,他們的.收入也不菲。專家表示,我國的人力資源市場非常活躍,預計未來3—5年,規劃服務等方面的服務需求將成倍增長,而掌握專業咨詢技術的職業規劃師將是其業務拓展的保障。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4
有個小故事:
六年前,我是按部就班過日子的小職員,每天規劃著自己以后做老板;六年后,我有了年入百萬的公司,卻規劃著如何回到朝九晚五的生活。
吾生有涯,規劃無涯。當我們尚未鬧清規劃的目的與標準是什么,生涯規劃往往顯得縹緲或無用。
所以,在開始正式的生涯規劃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成功還是幸福,我要的是哪種人生——畢竟,這兩者并非等義詞。
成功與幸福的倒u關系
說到成功與幸福,碰巧有這么一件相關的事。
兩個月前,我受邀到廣東佛山去參加一個會議,其間走訪了一些企業,并且跟當地居民進行了一些交流。每到一地,我除了看經濟和物質方面的東西,更重要的是看人的面部表情和精神狀態,這是社會觀察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在佛山感受最深的是當地人精神狀態好,幸福感強,幸福指數比較高。相對的,我在北京卻經常聽到很多人抱怨“不幸福”,說自己活得太累,生活壓力太大。這引起了我的思考:相比北京,佛山不是大城市,也不是風景名城,但人們的幸福感為什么那么強呢?
其實,早就有人提出,中薪階層的幸福指數最高,那些世人看來“最不成功”和“最成功”的人士幸福指數卻相對偏低。最新的“全球幸福指數”調查顯示:國民幸福感名列前茅的并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而是拉丁美洲、亞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的中等收入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對生活的滿意程度非常高,而美國、英國這樣的富裕國家卻分別排在了第114位和第74位。
這些統計告訴我們,幸福感是相對的,與人們對周圍環境的感受相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這與你貧窮還是富有、是否成功出色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顯然,這對于那些抱著“成功就會幸福”想法的許多當代年輕人來說,或許會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這是因為很多來找我做職業生涯規劃的青年,張口就是成功,仿佛這是唯一目的。當然,我并不排斥將成功作為規劃目的,我想要強調的只是:成功不等于幸福。在做職業生涯規劃之前,首先要弄清你究竟想要怎樣的生活。
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是價值觀,也就是說,你把什么看得最重。有人看重收入,那么職業生涯規劃就會朝向高薪方向;有人看重地位,那么規劃時就會優先考慮升遷;而有的人寧愿平凡安寧地生活,如此一來,職業生涯規劃就會側重穩定。一般來講,職業價值觀對確定職業規劃具有本質意義。不過,從縱向來看,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會因時因境做出一定調整和改變。比如,一般在職業規劃初級階段會較多考慮一些經濟利益,以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隨著初級目標的實現,職業規劃就會多一些考慮成就感的獲得;再進一步,職業規劃則會加大幸福感的權重。當然,任何一種職業價值取向都是因人而異的。
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職業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個特征,也可以說是宗旨:適合的就是最好的。而每一名職業規劃師也都需要把握一條準則,那就是:你可以幫來訪者分析情況,但永遠不能代替他做出決定。
我幫很多人做過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咨詢,其中有一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XX年8月,一個大學畢業生來做咨詢,想要確定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之路。事實上,她的條件非常優秀,外形氣質很好,而且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專業也是當下的熱門。按照我的判斷,她的整體素質非常適合到外企發展。
但是,她說了一段出乎我意料的話:“李老師,我并不想進外企,我希望自己能進國企。相對來說外企競爭太激烈,不穩定。我希望壓力小點兒,穩定點兒,希望工作之余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經營自己的愛情、婚姻和家庭。”顯然,這個學生并不像當下很多年輕人那樣把高薪和外企的名聲看得那么重,相反的,她更看重生活的穩定性和家庭要素。
聽了她的敘述,我理解了什么樣的職業生涯才是她要的,也是能夠帶給她幸福快樂的。
在一個鼓吹成功學的年代里,人們提起生涯規劃想到的就是“怎樣做個成功人士”。其實,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從來都不是讓每個人都去做偉人和成精英,它只是按照人們各自不同的需求和條件,幫助他或她設計出適合的職業道路而已。職業生涯規劃沒有簡單的模式可以套用到任何人身上,就像天底下沒有兩片絕對相同的樹葉,同樣,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生涯規劃。
所以,做好個人職業規劃的方法之一就是:說出你的故事。
我真心期盼在我們這樣一個人人都需要自我管理的時代,每個青年人都能大膽率真地說出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生涯規劃就是理性的冒險
理解了職業生涯規劃的準則和目的,然后按照你的價值觀,設定一條實現目標的路。如此即可嗎?其實不然,在我看來還欠缺一點兒東西,那就是超越自我的冒險精神。
前面我們說過了,工作前期是滿足生存需要,之后則會更多地側重滿足成就需要。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他的“需要層次理論”基礎上,又提出過“高峰體驗論”。我想:一個人的高峰體驗應該離不開奮斗的挑戰與冒險過程。
舉個例子:當你去爬泰山,經過了漫長艱難的山路,終于到達了山頂。此時,清晨的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映入你的眼簾。這一刻,你一定會全身心地沉浸于高峰體驗,你也就會暫時忘卻了走的路,流的汗,吃的苦。再比如,一對情侶兩情相悅,到了如膠似漆的狀態。他們常常會沉浸在二人世界里,完全忽略了周圍的.一切。這是否也會伴隨一種高峰體驗?
那么,在工作中,我們同樣也需要高峰體驗。比如你是一名記者,肯定不會滿足于簡單的采訪、寫稿,你會爭取進步,成為知名記者和媒體圈里有影響力的人物。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實現了這個目標,比如獲得了新聞界的至高榮譽普利策大獎,你會去想能得多少獎金,夠不夠買棟房子?肯定不會,那一刻你的高峰體驗是被人認可和欣賞的快樂。
然而,一個人生涯高峰體驗的獲得需要巨大的付出,包括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失敗。因而,國外有一種說法,認為職業規劃的過程就是生涯冒險(career adventure)的過程。從某種角度來看,的確如此。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是一次冒險的歷程,其中會有理想的召喚和奮斗的喜悅,這會給你帶來精神的刺激。但同時,這種刺激也可能帶你跌入深淵,甚至喪命。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做生涯規劃時必須具有想象力和冒險精神,要多做一份承擔痛苦和折磨的準備。
天底下任何一份職業,回歸到本質上看,都避免不了一定的簡單重復過程。因此,生涯發展并不像我們最初憧憬的那樣完全充滿著樂趣與新奇。當然,如果能把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性格和素質能力進行與職業的有效匹配,那么,相應的痛苦就會呈現得少一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需要學會用一種理性的態度來看待分析自己的生涯和職場的關系,從而,更加理性地去思考和安排自己的職業生涯之路。
我相信,帶有冒險精神的理性思考,能更好地幫助我們青年人規避奔向理想道路上的潛在風險,讓我們實現更多的高峰體驗。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相關文章: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09-08
新人職業規劃職業規劃12-28
有關職業規劃職業規劃文檔06-04
職業規劃05-15
應屆生職業規劃職業規劃11-17
留學職業規劃職業規劃三篇07-10
留學職業規劃職業規劃集錦9篇07-10
精選留學職業規劃職業規劃四篇07-10
做好職業規劃09-28
實用的職業規劃08-30